周承松居士,生于1969年,青年时期开始学佛。居士善根深厚,几十年来精进修法,深入禅海,自觉受益匪浅。2010年初,居士开始在 新浪博客 和 微博 上撰写了一系列学佛修行方面的文章,以期报佛恩、师恩、众生恩于万一。

居士的文章见地圆融,直指人心,针对初学者的诸多实修问题,也提出了解决之道。文章发表后,不断有人通过新浪博客与居士取得联系,以期获得修行方面的指导。

2011年11月28日,为使学人能系统、全面地修学佛法,周承松居士提出了“大乘光明正觉禅”这个概念,并依此名与学人共同建立了大乘光明正觉禅网络实修道场。居士希望学人闻名可明义、明义而实修,从而避免颠倒迷乱,始终不离般若正途。

为了广结善缘,并希望与更多的志同道合者一起实修和弘扬佛法,现将居士的佛学文章、对学人的部分开示重新公布于网上(注:居士原来的新浪博客已经停用)。但愿居士的文章能对学人有所助益!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值此居士个人博客网站建成之际,特撰此文,以志法喜!

普 明

2023年1月30日

 大乘光明正觉禅网络道场
 www.beizhi.org
 学法请联系
 普明  QQ: 1803756670
 普圆  QQ: 308228335
 普慧  QQ: 1038156134
 普通  QQ: 879356324
  • 024 谈“动中修”与“静中修”

    谈“动中修”与“静中修”动中其实主要是保持境界,不离境界。为能贯穿就要多静中修,比方说早中晚。离了静中修,打成一片根本谈不上,因为境界不能保持,不能连贯,不能增上。而且没有静中修,也谈不上身、心、气的自然融合、转化,也就无法打成一片。...

  • 023 谈开悟的要点和立志开悟的极端重要性

    谈开悟的要点和立志开悟的极端重要性修行,需要扎扎实实!心一境性,稳稳地深入!“心一境性”——二六时中,念在兹,思在兹,悟在兹,修在兹,状态不离。如此修,专注学。如此修、学,自会“稳稳地深入”。就看它在您心中多重要了“观空、安住,成片,开悟”,这个过程是要点!一定要多打坐修,睡觉的时候也要修,还要禁欲、练功。如此成片,开......

  • 022 周承松老师《六祖坛经》略讲

    周承松老师《六祖坛经》略讲般若品第二六祖说:“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空观、观空都不是著空,著空主要是义理不明造成,义理明就不会著断灭空、顽空、无记空。 无念。“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

  • 021 略谈达摩祖师的《四行观》

    略谈达摩祖师的《四行观》“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籍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烦恼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 这段要背下来。 “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

  • 020 谈《禅宗六代祖师传灯法本》的研读要点

    谈《禅宗六代祖师传灯法本》的研读要点佛教史上,禅宗六祖是个划时代的人物,我们研究六祖,就要研究六祖之前的五代祖师,因为六代祖师一脉相传,禅法核心宗旨并无二致。 六代祖师都有传灯法本流传于世,大家可以慢慢地依次研读。现在我只就有关要点给大家略作提示。烦 恼 佛法的目的和价值就在于帮助众生烦恼解脱。大家想想看,佛法的要点......

  • 019 谈功夫成片与开悟

    谈功夫成片与开悟清淡,禁欲,练功,少看、少学、少思、少想,勤打坐,常观空,常安住,如此成片(即这样成片,非那样成片),开悟会比较快。上面的“少”,其实略等同于“不”。要开悟,“四少”或“四不”是重要保障。有打坐中开悟的,有躺着修(包括观空、安住等)开悟的。这都属于静中开悟。还有动中开悟,即日常触缘开悟。不管哪种情况下的......

  • 018 谈佛法之根--根基法

    谈佛法之根--根基法根基法的问题。根基法不是小法。佛一开始就讲四圣谛,不是因为其简单,而是因为其重要(这是我的观点)!离开四圣谛,离开十八界,离开五蕴,离开十二因缘,离开三法印或四法印,请问佛法之根在哪里?我不认为任何人有这个本事能找得出来!大乘是什么?大乘是正空之见和大悲菩提之心。没有根基法这些核心内容,请问诸法空性......

  • 017 谈观修根基法与智慧成就

    谈观修根基法与智慧成就您不观修哪来的智慧?!所以我说,根基法您要好好观修啊。道理都跟您讲明白了,您要照修才能真明白。现在只是听明白而已,远远不够,但是能指导您的实修。从听明白到修明白是大量的修学实践。根基法的观修,文章中都讲了吧?关键是要一点一点地仔细观修体会,而不是大概一修就觉着好像懂了。事实上根基法很难修。太抽象。......

  • 016 谈什么是实修实证

    谈什么是实修实证稳稳地观修(按:精进而无执、无执而精进)。观修到量就是证。证的是什么?自心境界!可不是别的啊,别用错心。(按:证不在别处,只在自心。)打坐观心和日常观心、功课思维修和观察修就是我说的“修”的内涵。理明彻、心转变、觉(性)证悟就是实修实证。出离心和菩提心坚固就是实修实证!习气转变就是实修实证!心从轮回中真......

  • 015 对道场二群佛友修学的郑重叮嘱

    对道场二群佛友修学的郑重叮嘱基础课程跟二群的佛友们再说一声,本来不想说了的,因为已经讲过很多遍,那就是——现阶段就将全部精力都用在“基础课程”的修学上(内容见网站),完全没有必要自己去扩展。这就是最快的修行,或者说在这个道场最快的修行。大家不要搞成身在此而心在彼,那便是在浪费时间。放下自我吧,放下想当然吧,我执是修行......

  • 014 谈清淡饮食、节食对修行的益处

    谈清淡饮食、节食对修行的益处不要吃过饱,因为完全没必要。不会缺营养、缺能量的。把省下来的消化时间用在修行上,能量只会更充足。简单说,胃里空一点,认真专修,就是食气者。另外,少吃点,贪欲也会少些。修行人一般情况都不过饱,就是基于上述理由。关于饮食,清淡和少吃很重要。不用怕自己饿着,也不用担心营养不够,因为大家基本都是过剩......

  • 013 谈如何正用忿怒相

    谈如何正用忿怒相慈悲相(寂静相)和忿怒相乃佛菩萨的一体两面!不能只偏于一面,那样的修行于理于事都不可能圆满。观音菩萨慈悲吧?但也现忿怒的马头明王相。释迦佛慈悲吧?但也现忿怒的秽迹金刚相。普贤菩萨慈悲吧?但它的另一显现则是大愤怒的金刚手菩萨!为什么要忿怒?內降五毒,外降魔障(包括人、鬼、修罗等等)啊!而且,没有护法的话,......

  • 012 谈佛的智与能

    谈佛的智与能一、佛智。佛穷一切智,但是不是佛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能清楚了知呢?分情况。佛需要知道就知道,不会刻意去知。另外,当他入某种定时,他未必同时知道三界发生的事,这就是不同步。但是出定后,如果他需要知道入定期间发生的事,他便可以知道。这本身就已经是佛智慧的体现了。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我们不能将佛智理解成2......

  • 011 谈如何突破自心的障碍

    谈如何突破自心的障碍做事也是极重要的修行。如果谁以为只有打坐修法才是修行,那我要明确地说:错了!如果谁以为在佛法上直接帮助别人的功德更大,因而更愿意去做,那我还是要说:错了!原因何在?狭隘的心、自我的心,永远不可能产生大的功德。更何况,本来就不应该对自己有功德之想。这样的心,面临自身障碍的天花板,很难突破,甚至没办法突......

  • 010 关于自性、觉照与“意识的了别”关系的开示

    关于“觉”与“意识的了别”二者关系的开示在学人对观心法门尚未有深刻体会的时候,确实容易产生错见,会误认为好像觉照跟意识的了别差不多,甚至是一回事,这很正常。但事实上不是一回事,问题只在于您的觉照功夫还不得力,当您觉照功深自然就懂了。不过我还是可以稍微细讲一下,希望您和大家都能听得懂。觉,是自性最直接的显现;照,是觉最直......

  • 009 小乘与大乘---不同的生死解脱

    小乘与大乘---不同的生死解脱关于解脱。对小乘行者来说,要不再来投胎才算解脱。但对大乘行者而言,则是当下解脱。这种解脱不是禅定解脱,也不是无业报的解脱,而是真如自性本就无染,诸法性空本就非真(实),一切法都只是缘起法、生灭法,空花水月,毕竟无体。如果真正发起菩提大愿,精进修行,即烦恼而证菩提,即生死而证涅槃,即世间而证......

  • 008 谈“静虑”

    谈“静虑”大家普遍能用的静虑,就是以打坐的方式,或者在睡前、睡醒的时候,反正就是相对静定的状态下,用佛理来观察事物、观察自心,或者去思维、感悟佛理,从而悟解、融会、印证所学,同时消除疑惑,修正不正见。这是静中修,即静中观察修,静中思虑修,是长期反复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结合更具体的人和事,以及更具体的心识变化而修,则属......

  • 007 谈定与自性

    谈定与自性诵地藏经,专心致志,随文入观,本身就是在修定。专门打坐观心,本身也就是在修定。观心所用的随转断法,同样是在修定。心不离觉,更是了不起的定,定于自性。 总之,记住两点:第一,定是专注义,能专注就是定,这是共定。第二,真正的不共定是首楞严三昧,即那伽大定,也就是定于自性。我并不排斥任何一种共世间定。但我反复说过,......

  • 006 周老师谈打禅七、开悟与修行要诀

    周老师谈打禅七、开悟与修行要诀我们这种直接观心的修法,用不着打禅七。打禅七是参一个话头,比方说念佛者谁,麻三斤,干屎橛等,借此生起疑情。然后把所有注意力全都放在这个疑情点上,以此一念代替万念,如鸡抱卵。久久之后心一境性,机缘和合时,突遇一缘将专注疑情之团打破,本觉自性忽地现前。这种方法原本没有,是后来的禅师给参禅者们想......

  • 005 周老师谈自性与禅定、识与智

    周老师谈自性与禅定、识与智禅宗六祖大师曾说“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因)为(禅定解脱)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还有后来的马祖打坐而怀让磨镜的典故,开示的都是同一义理。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说禅定解脱是二法?因为修禅定者,有要入定的我和要进入的境界,即识的境界,所以是二法。而自性“本无动摇”,本来就在定中......

  • 004 观修根基法的重要性

    周老师答莫一兮根基法的观修至关重要,一般人都忽视了,只有真正修过的人才能明白其价值,才能知道其在整个佛法修证体系中的份量,才能知道修与不修的巨大差别。根基法的观修并不是很容易,要非常专注、非常微细的心才行,粗枝大叶、粗浅浮躁的心如同蚊子叮铁牛,简直无从下口。所以说,能否修得进去根基法,也是检验学人耐心、细心、恭敬心、谦......

  • 003 周老师谈佛法不是宿命论

    周承松老师再谈不信宿命,要发大心 兜率老师好,依佛教通常的说法,像您这样的善知识是属于“大修行人”再来,与我等不一样。 周老师那不跟江河当时提出的问题一样了? 不要信什么宿命。真正的佛法只有事在人为。这是佛法的真精神。不要迷信方便的说法。 兜率上次开示后,我不信宿命,但人能到达的程度与以前的基础有关,也确实是事实,这也......

  • 002 如何解脱生死

    解脱生死的大秘密真正证悟自性,才能知道什么是不生不灭,什么是永恒。才能明白什么是生死解脱,因为自性根本就没有生死,既无生死何须解脱?此即解脱生死的大秘密!...

  • 001 开悟的条件

    开悟的条件一、时时观照自心,保持觉照朗朗;二、放弃一切二元的分别执著,无人我、无好恶、无是非,心中无牵无挂、无欲无求,惟精惟一,赤子天真;三、安住于自性本觉,随缘应物而如如不动,或返观观自性(顿观);四、二六时中,打成一片;五、研习经教,开解融通;六、节制情欲,能禁最好;(《楞严经》中有明训)七、发菩提心,利益众生。...

  • 126 月夜漫步

    月夜漫步 公园中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人,月亮很高,也挺圆。有风,不太大,但把杨树上的叶子吹得哗啦啦直响,直灌进人的心里。风稍大些的时候,满地的杨树叶就会被带起来,隐约透出一股干树叶的清香来。公园的这边杨树很多,而且都很高。月光和楼宇灯光下的地面有些发白;泥土地面更显得干燥坚实,不论看着还是踏着,都很舒服。就这样散一散步,......

  • 125 关于爱

    关于爱 世上的每个人,不论男女或老幼,都是父母的孩子。我们的父母疼爱我们,别人家的父母同样深爱着他们的孩子,即使孩子又有了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世间最普遍的情,最基本的爱,也是心中永远剪不断的痛。我们应该爱世人,每个人都有心疼自己的父母,不管在身边还是在天边,也不管在还是不在。伤害一个人,其实也伤害了他的父亲和母亲。感恩父......

  • 124 今夜 谁陪我淋雨

    今夜 谁陪我淋雨 刚才在雷声中下楼,想去公园活动活动。到楼下就已经开始落雨滴了,还挺大。稍微想了想,还是走去公园——管它呢,反正就在对面,逃回来也很方便。 别人正往外走,我是唯一进去的人,在雷声和雨声中。 里面树很多,是我的最爱。树木在夜晚更显幽荫,清凉之气也越发厚重。估摸着雨点积满树叶再落下来需要一点点时间,就在枝叶......

  • 如何读周居士的佛学系列文章

    如何读周老师的佛学系列文章读周承松老师的文章,有两点提示:一、最好能从 001《学佛修道之始》开始,按编号次序(时间次序)依次往下读,因为文章有其内在的次序,这样读会比较顺;而且有些文章前后引用,不按次序读容易错乱。二、读文章时要有整体观念。...

  • 123 佛法修证之道

    佛法修证之道一、明轮回、因果 佛法的核心是自度和度他。度即解脱,其关键在破迷证真。众生为什么能够证悟解脱?因为有无始佛性,亘古长存,历劫不改。众生为什么会迷?因为有无始无明和累劫习气。无明如何破?习气如何除?需要明理并依理实修。明理,应该先从轮回、因果开始。轮回是无明和习气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关系就是因果。在明理之前,......

  • 122 精神疾病略谈

    精神疾病略谈 广义来说,每个人都患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疾病。就像谁的身体都多少有些毛病一样,我们的精神也经常处于亚健康或疾病的状态。佛家说无业不生娑婆,业因在心,生而为人精神上总有些缺陷吧。观察一下我们的心境,光风霁月多不多?看一看我们的起心动念,正大光明多不多?稍经了解就能知道,自己的精神其实没那么健康。广义精神病的根源......

  • 121 关于懦弱、忍让、宽容和忍辱的问答

    关于懦弱、忍让、宽容和忍辱的问答 佛友:请问如何区分懦弱、忍让和宽容? 周承松:有能力应对才谈得上宽容。宽容的心理成分包含理解、同情和原谅,有时也包含不屑,但都是不予计较。另外,实力上的弱者也可以同情实力上的强者。宽容的内心状态比较从容、安和。懦弱则是没有能力应对,或者能应对而不敢应对,只是一味地忍受、退让、逃避。懦弱......

  • 120 略谈心与性的层次

    略谈心与性的层次 心的层次和性的层次 每个层次都需要长期的多次反复才能确立正解、正见,并且一定要分清楚是在哪个层次上,不能混淆。另外,一定要知道有用或无用是就哪个层次而言。有时在心的层次上我们说是有用的,但对性的层次就没用或完全无关。心和性就是世俗和胜义。物质能满足心,但对证性没有帮助,只是肉体生存的物质基础而已,所以......

  • 119 略谈四力忏悔

    略谈四力忏悔 恶业和果报 修行的目的在脱离轮回,轮回——尤其是地狱、饿鬼、畜生道的轮回——主因在恶业。修行的目的还在解脱烦恼,然而恶业不但令心识痛苦,并障蔽智慧,其习气还是推动烦恼的重要力量。修行的目的也在救度众生,但我们却对其他众生作过无数恶业,造成大量恶缘。总之,无论自度还是度他,我们都要严肃面对自己的恶业。业有四......

  • 118 略谈“无分别”的修持和境界

    略谈“无分别”的修持和境界 关于无分别,此前文章中有时说的是道理,有时说的是修持,有时说的是境界,当然有时也同时说。就实修而言,“无分别”主要有以下七种义:一、日常中,应物之时运用名言分别,但用完就放下,即正用而不执。说的是修持。二、日常中,主动放下贪瞋痴慢疑习气,因此必须时时提起正念;对出现的五毒分别念要依所学来应对......

  • 117 往 生

    往 生 往生哪个净土跟心的清净程度以及与佛菩萨和祖师们的缘分有关,此中不离因果关系。如果说修持和缘分与某个净土相应,又发愿往生那里,自然更直接些。当肉体死亡,神识就会像受到磁力吸引一样,去相应的地方。如果心是相应欲界的,就去欲界;相应色界和无色界的,就去色、无色界;相应净土的,就往生净土。当然,跟三界一样,净土本身也分......

  • 116 微博语屑(三)

    微博语屑(三) (世出世间,真如幻如。菩萨金刚,一以贯之。大音希声,有道无道。) 网络网络是双刃剑!对学佛者而言,往往成也网络,败也网络。善学者,可以从中获益;不善学者,百般纠结,茫无所归。初学者,应尽量在一定的“框架”内查阅资料。胡乱翻阅,好比今天少林,明天武当,后天太极,如何能够一门深入而成就?所以最好的修学就是在......

  • 115 执中用权

    执中用权 执者,不离也。中者,中道也。不离中者,不离性也,不离智也,不离觉也,不离观照也,或者不离空观或观空也,不离慈悲也,总之不离道也,如水,性不改也。 用者,运用也。权者,变化也。用权者,随机应变也。机者,缘也。应变者,如水,随圆就方也,可静可动也,可柔可刚也,可慈可威也,可赏可罚也,总之自如无碍也。 执中用权者,......

  • 114 再谈安住本觉与自性现前

    再谈安住本觉与自性现前 修行及其境界都是长期的、动态的,我们必须要牢记。三法印或四法印是佛法的核心义理和印证标准,人人会说,也似乎人人明白,但到了具体的事上,就肯定不是人人都能拿来对照的了。这便是修行的困难之一,即对义理难以通达底蕴,实修中还难以贯穿始终。既然是法印,就必须如同座右铭那样刻在心上,时时对照,检验修行,这......

  • 113 安住本觉与自性现前

    安住本觉与自性现前 以下摘自在不同时间给佛友们的解答。 一 就境界而言,“安住本觉”如云遮日(月),虽显但不明不朗;“自性现前”如裸日(月),无遮无拦,霍霍朗朗。这是二者的主要区别。至于名言,就性而言是佛性、自性、法性或空性,就智而言是佛智,就界而言是法界,就相而言是净光,就觉而言是本觉(本有之觉),就圆满而言是圆觉......

  • 112 无执、无求、无取、无舍

    无执无求无取无舍 这八个字在文章中提过很多次,今天专门谈一谈。 一、吕进才的一段修学汇报(经过修改)2013年7月31日执者,人我、法我二执也。于行者而言,还可以具体到对身心境界的执著。 求者,心有希冀也。在修行过程中,有对身体康健、延年益寿的希求,也有对奇异神通、究竟佛果的期盼,还有对清净修行状态的再回首,凡此种种,......

  • 111 显空双运与实修

    显空双运与实修 空性与缘起不二,即是空有不二。空自性为性,缘起显现为相,因此空有不二也就是性相不二。这种不二的关系还可以称之为显空双运。 这方面可参阅《谈“清寂、孤寂与清净”》、《微博语屑(二)》的倒数第二节、《略谈“无分别和分别”》、《叶子学佛对话录(三)》“关于实相”的部分、《关于“空性与因果”的简答》、《关于“根......

  • 110 ​戒 律

    戒 律 戒律非常重要,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之一,乃不退堕和成就的保证。关于戒律,文章中谈过很多,摘录如下: 《大乘光明正觉禅释义释》日常如能定慧等修,严持戒律,不离菩提心,不舍成佛愿,即使尚未见性,但性光不昧,潜作指南,亦可摧毁烦恼狱! 《佛法修证之道》也有人先从慧学入手,但他仍然要补充这方面的修学,因为这还关系到......

  • 109 修行的进步

    修行的进步 修行,不能心存幻想,惦记着某天突然乌鸦变凤凰。其实,内心的贪着越来越少;对事理越来越清楚明白;越来越能看得开、放得下;抗压能力越来越强;心境越来越清明,也越来越容易恢复平静;对人对事越来越宽容;感同身受越来越深刻;关爱越来越真切;同情心越来越强;自我的执著越来越淡;古圣的经典越来越喜欢研读,并能融入自身;以......

  • 108 关于实相念佛、宿慧、习气等的谈话

    关于实相念佛、宿慧、习气等的谈话 (按:此文是对2014年1月31日马年初一跟一位佛友的通话内容的整理,但只有后面约三分之一的部分。) 周承松:法尘呢,也是无自性的,也是空性的,但空性也有显现啊,您的念佛、您的观佛就是一种显现。这就是空性和缘起之间的关系,空和有之间的关系,或者说空和显之间的关系。它正显现的时候,它也是......

  • 107 ​略谈行善的区别

    略谈行善的区别 普遍意义上的行善在佛家六度中属于布施,包括布施时间、金钱、物质、知识、智慧、体力等。任何人行善都非常值得赞叹!但是,学佛人行善,跟西方人或者一般人行善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虽然有时在现象上好像差不多。二者行善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 第一,前者有可能以二无我的三轮体空之心来行善;后者最多不计回报,无法契合空性,......

  • 106 略谈“触尘”和“身受”

    略谈“触尘”和“身受” 我们是通过五根来认知外部世界(色法)的。通过眼根,我们了解其形状(形色)和颜色。通过耳根,我们了解其震动发出的声音。通过鼻根,我们了解其气味。通过舌根,我们了解其味道。通过身根,我们了解其质感。然后通过意识将这些要素及其变化整合,经由语言名相,形成一个认知。所以,我们所了解的世界是有形状颜色的,......

  • 105 一夕成环(单春燕)的观心汇报和点评

    一夕成环(单春燕)的观心汇报和点评 一、2013年8月修学情况汇报(部分)【点评】 诵《地藏经》:18遍。本月诵经,有时感觉佛说的整部地藏经是在开示如何修证佛法,如何实践佛法,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困难该如何做;似乎我们佛性的某些行相和地藏菩萨的慈悲行相有相似之处——比如,无论我们在六道中的哪一道,佛性都日夜相伴,地藏菩萨度......

  • 104 角 度

    角 度 一、专修时间 在世俗中安身立命,总有身不由己的时候。如果今天确实无法按计划拿出90分钟的专修时间,而只有60分钟,45分钟,半个小时,甚至仅仅15分钟,我们该如何看待呢?是该沮丧、自责呢?还是该欣悦、肯定呢?有的人,当他只有一个小时的时候,他会说:哎呀,怎么搞的,只有一个小时!今天的修行太差了!当他只有半个小时......

  • ​103 二六时中修观心

    二六时中修观心 修行的关键在功夫成片,即二六时中打成一片。依时间划分,二六时就是昼和夜;依心的状态划分,二六时就是醒和睡。醒位修观心所说已多,睡位如何修呢?跟打坐观心差不多,可以直接观,还可以如《眠》中所言而观,即“睡前观空散四大,融入虚空无我他。空明觉中自在眠,醒来四大合成身”。观空法可参考《观空观心》。需要说明一点......

  • 102 出离心

    出离心 出离心是修学佛法的基础,而且需要终身修学。修出离心是逐渐明理的过程,也是逐渐离执的过程,即从各种执取习气(贪瞋痴慢疑等)中逐渐出离,直到圆成菩提。修出离心有几个重点,即苦、空、无常、无我。学人多从苦开始修,即四圣谛中的苦谛,四法印中的有漏皆苦印,这非常正确,因为从苦起修最直接,也最容易,而且,基本也没办法一上来......

  • 101 无为法和有为法

    无为法和有为法 什么叫无为法?诸法空性是无为法,自性真如是无为法。无为法的体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性如虚空。《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意即一切贤圣的地阶差别,仅在于其对无为法的证悟程度上,而不在别的地方,包括形体外貌、证悟方式和语言表达等。《华严经》云:“涅槃寂静无差别,智行胜劣有殊异。......

  • 100 妄 念

    妄 念 分别念 妄念属于分别念,但分别念不都是妄念,譬如,止恶之正念,行善之正念,利他之正念,悔过之正念,观修之正念,等等,都是分别念,还有平时正常的辨识、思考、做事时所用的,也都是分别念。在心识的层次,不可能完全没有分别念,而人生实际上就是心识的层次,三界唯心嘛。正因为三界只是心识的层次,所以才可以将万法视同如梦如幻......

  • 099 石松老师《人生的实践》敬注

    石松老师《人生的实践》敬注 人生的实践北京大学 石松 中国人民大学 江陵 一九八八年 一 气功,实际是一个“无以名之,姑且名之”的概念。有人把它当成一门科学,试图归纳出它的原理和定律;有人把它当成一种技术,用以治疗疾病,开发人体潜能;还有一种观点,则把气功和人生紧密地联系起来,认为气功是一种生命的体......

  • 098 自性和定

    自性和定 此前曾写过一篇《关于“观心和定”的问答》,在《佛友2012年10月份的修学报告及点评摘录》中,还专门谈过关于自性、禅定和解脱的话题。此文算是对这些内容的补充。 修观心法门,本身就是止观双运、定慧等持。多次说过,我讲的观心法门重在觉,观心时即观即止,因不离觉故,“觉亦自性之用”,而“自性本无动摇”。观心时的观无......

  • 097 随文入观

    随文入观 这个话题以前在文章中多次谈过,今天算是略作补充吧。简单说,随文入观就是顺着经文所说,进入其场景、义理和境界。场景相对好进入,就像亲自参加法会一样,对于经中所描述的内容,也要像自己去实地参观或考察那样,这就是身临其境。义理和境界则分情况:有的容易,好悟入;有的深奥,则难悟入。因此经文需要学习,需要经常思悟,需要......

  • 096 空性破魔

    空性破魔 魔分内外,亦真亦幻。内有烦恼魔和蕴(阴)魔,外有天魔和死魔。破魔之法有多种,此文略谈以空性来破魔。 曾在《观心法门的实修体系》中说过,空性可破一切魔。明了空性,安住自性,不必做观,置之不理,简单直接,一般人可能难以做到。如果用观的话,在感觉有障碍的情况下,该如何具体运用空性呢?结合着《谈“观空和空观”》中的“......

  • 095 关于“孝”的对话

    关于“孝”的对话 一、对话 2012-12-31周承松: 父母也是人,也是众生。 朋友: 当时,我是最需要帮助的,却只能自己帮自己。 周承松: 生在中国,那么多年前的中国,这不都正常的吗?时空没办法重来。 朋友: 嗯。 周承松: 把父母看做众生就对了,跟别人家的父母没什么根本不同。 周承松: 父母也是局限于时空下的普通......

  • 094 关于“佛和魔”的问答

    关于“佛和魔”的问答 无(吕进才):本月下旬,学校期中考试的时候,因为监考,就带了一本《六祖坛经》去看。两场监考,看了差不多一大半(以前也读过几遍的),六祖的一切从自性出发的观点,又点着了我之前一直蛰伏在内心深处的疑惑:心外,到底有没有佛?若有,为什么不示现?特别在当今中国这乱象丛生,伦理道德严重下滑的社会;在这灾难连......

  • 093 小谈“受”

    小谈“受” 无(吕进才):这一座下来,身心清爽,连步履也轻快了许多,大不同于前一个月之感受。虽然知道“受”不可执,但于功课之信心又增加许多,佛法不虚言,老师不虚言。 周承松:很好。补充一下: “受”也要分。身感不执,但轻安是吉是善。若依“身受(身根所生受)”来说,一般而言乐受或舍受是吉是善。“识受”不执,但喜悦是吉是善......

  • 092 观空观心

    观空观心 观空观心,即于观空中观心。此前在《谈“观空和空观”》里的“一、观空”中专门写过这种观法,在《关于光、幻相和印堂问题的问答》中还讲过“也可以观在大虚空境”。今天,拟对此观法中的观空部分略作补充。首先,着衣宽松,活动身体,吐故纳新,并万缘俱下。其他方面的注意事项跟普通打坐一样。然后就是观空和在空境中观心。现介绍两......

  • 091 小谈三则:菩提心,情绪与超越,修行者的时间

    小谈三则:菩提心,情绪与超越,修行者的时间 小谈菩提心 无(吕进才):老师常提菩提心,大乘光明正觉禅释义释中,也首突大乘、菩提心等字眼。虽理解菩提心的含义,但对其与修行或成佛的必然关系却一直迷惑,甚至把它理解为是修行的方便,指月之指。针对我的这种困惑,老师不仅当场给予了解答,而且还专门发了两篇博文,即《关于菩提心与修行......

  • 090 增 益

    增 益世间法的增益,一般指财富的增加,社会地位的提升。但本文要谈的则是,如何在世间法中修行出世间法,相当于如何在淤泥里种出红莲。首先,佛法不是虚无主义,佛法生动活泼,也可以说生机盎然。佛法的精神不是苦闷、压抑、憋屈,而是安详、喜悦,是自性光辉的释放。佛法的精神也不是死寂、枯萎、腐朽,而是鲜花,是阳光,是春风,是百鸟和鸣......

  • 089 《再谈真与假》补述

    《再谈真与假》补述一、“此性跟正妄念无关,本自圆成,为生佛之所依,是正妄念之源。”说的是理也是事,为直接描述。“性如干,念如叶”、“叶从干发”以及父子、源流,都是对此事此理的直接比喻。 “自性好比大舞台”、“飞鸟过空”和“泡升水面”,以及主宾,是对日常实际境界的比喻,因为直观觉受就是如此。 “自性好比虚空”则兼喻上述二......

  • 088 再谈真与假

    再谈真与假此前曾写过一篇《真与假》,大意是性是真,身是假;觉性是真,习气是假。这次打算换个角度,主要从自性和开悟的角度来谈一谈。 一 在佛学方面,一些关于真与假的说法,比如一切全真,一切全假,真亦假,假亦真,真假不二,妄真同二妄,等等,我们该如何理解呢?其实这些都是就性而言。打个比方,性如干,念如叶,正念是绿叶,......

  • 087 保 任

    保 任一般来讲,保任所谈乃开悟以后的事。 在《观心法门的实修体系》中也曾谈到过绵绵保任和历境炼心,还有任运自在。今天再整体谈一次。 一 保者,护持不散;任者,放任不守。 既不散乱也不整治是保任。不散乱为修,不整治为不修,修而不修、不修而修是为保任。 保任者,本体不离,或曰自性不离,但又随缘应物,从体(性)起用,并非枯守......

  • 086 快 乐

    快 乐学佛之后,我们的内心觉受会不断发生一些变化。当听闻佛法意解心开时,当对心性有更全面的了解甚至能够做得了主时,当发出了利他之心时,等等,我们都会感到轻松愉快。不管这些快乐持续多久,它们的本质都是相同的,带有轻安明净的共同特征,不同于世俗之乐。大致说来,世俗之乐的来源有三:基于苦、基于得、基于触。基于苦的乐,其本质是......

  • 085 世界

    世 界 对不学佛的人来说,世界这个概念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在人们看来很简单,我是一个人,我之外的林林总总就是世界,我这个人活在世界之中,事实不就如此简单吗?有什么好谈的?但对学佛的人而言,这却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佛法讲空,佛法还讲万法唯心,问题就变得有些复杂。这个世界究竟存在不存在,它是真是假,它跟心是什么关系,等等问题......

  • 084 小谈“观心”的见地问题 ——兼破“卧轮有伎俩”

    小谈“观心”的见地问题——兼破“卧轮有伎俩” 兜率(杨金磊):老师好,先祝老师吉祥如意,法喜充满,诸佛护念!近期以来,仍以观心为主,闲时就一切放下!前日再次出现狂心暂歇的状态。心体空寂,自然无染,自然安住于觉性中。之后,对起心动念和各种感受更加敏感,只要是心理活动,即有较大的苦感,于是此心自然出离、自然觉照,自然安......

  • 083 修行的方便与究竟

    修行的方便与究竟 方便与究竟好像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我觉着很有必要聊一聊。对于执著于方便修法的人,人们往往会劝他不要执著于方便,要弄明白何为指月之指,何为所指之月。在指月的比喻里,指是方便,月是究竟。这个比喻非常有用,因为一般人学佛修行,对所修之法多少都有些执著,比方说念佛者对佛号的执著,对净土的执著,持咒者对真言的......

  • 082 关于菩提心与修行的对话

    关于菩提心与修行的对话 无: 14:19:34 有一问题,其实学生一直还是很迷惑的,为什么说菩提心是修行的根本?学生目前只是依文解义,最多是理解了大悲心,却搞不清楚菩提心和修行的必要关系或者内在联系。 周承松: 14:20:31 《菩提心略谈》、《学佛修道要诀略谈》、《谈“菩提心与我执”》等。 无: 14:20:45 ......

  • 081 简谈学佛者的人生观

    简谈学佛者的人生观 兜率(杨金磊):先祝老师吉祥如意,诸佛护念!老师好,最近不顺的事一件接着一件,虽最后都较好地处理了,但总觉得有点异样,希望诸佛菩萨加庇! 周承松:人生,无论学佛还是没学佛,基本都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一二”,只要没到绝境就应当作平常,不可将顺遂视为理所当然,要知道变化、曲折和烦恼......

  • 080 略谈观心法门的打坐

    略谈观心法门的打坐周向阳问:打坐时身心皆空,忽有一悟,“心与空相应”,不知是何境界?我回答:首先,打坐时不能有任何的境界追求,不能对境界有任何的期待。很多人总指望通过打坐得到某一种境界,或者于打坐中等待着心仪境界的出现,形象点说,整个一副贼头贼脑的模样。这么讲可能令人心头一惊,但不少人的打坐心态确实如此。若无追求和期待......

  • 079 略谈真假开悟

    略谈真假开悟 关于怎样才算开悟,这是个很有趣也很复杂的话题。学佛者有时会感受到一种清净明澈的状态,有人就说这便是开悟。但我们可以负责任地断定,这绝不是开悟。之所以产生上述的误解,是因为有开悟的人讲过,一般人偶尔也能有短暂的开悟,只不过他自己不知道。听到这样的话,再结合着现前的清明境,有些人就误认为自己已经开悟了,或者马......

  • 078 佛友2012年10月份的修学报告及点评摘录

    佛友2012年10月份的修学报告及点评摘录 一、清静——2012年10月修学汇报【点评】 周老师:您好!一、人生苦多、苦短10月1日那天得知南师在9月29日辞世了,心一下子沉重起来。起初还不相信,但南师还是走了,在家里只得克制着自己的情绪。又听闻双节期间伤亡人数反而增多,心情总是很忧伤,每逢节假日总会有很多事故。更悲伤......

  • 077 佛友2012年9月修学报告及点评摘录

    佛友2012年9月修学报告及点评摘录 一、不可说(陈岩)——2012年9月修学情况汇报【点评】 一、研读研读《四圣谛讲记》和《佛学基础知识》的苦集部分、《有漏皆苦之思维八苦》、老师加注的《灵宝定观经》以及老师的文章汇总(感谢兜率师兄辛苦整理)。 二、诵读读诵《普贤行愿品》3遍、《地藏菩萨本愿经》12遍......

  • 076 关于“根基法、证空性、升华肉欲和学习方法”的谈话

    关于“根基法、证空性、升华肉欲和学习方法”的谈话 根基法 研究一切佛法,都不可能离开根基法这些内容,都必须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如同研究任何生命都不可能离开阳光、空气、水和大地一样。 证空性 空性不可能离开事物本身而存在,这就是当体即空的意思。离开事物本身,决不可能另外找到一个单独的空性。【以下反证】否则,一、它就是有法,......

  • 075 关于调身的对话

    关于调身的对话 一、摘自“向水而鱼”(刘婉琪)2012年8月的修学汇报及点评 上次老师您批评我不明理,确实如此。我之前懒惰,从未认真读过一本佛理书,现在有老师督促了,不得不读,心里高兴呢。但希望您不要认为我还如当初一样追求身体的气脉感受才好,我现在确实仍喜好身体有气感,却是因为我希望自己的气脉能早些通畅,这样的话,打坐......

  • 074 关于实修“观心法门”的对话

    关于实修“观心法门”的对话 一、微博部分微博: 周承松:正常的修行,不应该被脑子里此伏彼起的五花八门的问题给带着跑,而应围绕着一定的功课去用功。学佛固然离不开思考,但思考也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进行,好比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各有不同的学习和思考的范畴,频繁跳跃只会带来扰乱。行者要成为问题的主人,而不是问题的奴隶!(2......

  • 073 关于“根基法”实际观修的对话

    关于“根基法”实际观修的对话 微博部分:整个“根基法”的观修过程应该像刻石碑那样,一点一点地凿刻,以至于深入骨髓才行,走马观花得不到任何实际的受用。佛法要修到身上(心上)才可算数,只修到书本上基本没用。(2012-5-6) 答佛友部分:一、江雪观修根尘识的对话日期:2012-5-6 江雪 11:36:28最近较忙,昨......

  • 072 关于“空性与因果”的简答

    关于“空性与因果”的简答 “无”(吕进才):老师,有一问题,一直挺疑惑的。《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教教导人们破除执著,不要被现象界所迷惑,所谓“万法从缘起,一切唯心造”。万法空无自性,是因缘和合所生,都处于一个成、住、坏、空的流变之中,缘起则生,缘散则灭。而另一方面佛教又有......

  • 071 关于光、幻相和印堂问题的问答

    关于光、幻相和印堂问题的问答 兜率 2012-6-3 10:38:21老师好,以下是佛友Dragon提的问题—— Dragon 10:30:13师兄,想麻烦您帮我请教周老师一个问题。最近我打坐,只要够静心,会印堂疼,昨晚还有白光闪。我知道自己有点多虑,不可能是要开天眼,不过还是很怕,怕万一真开了,被看到的东西吓死,我......

  • 070 ​叶子学佛对话录(三)之一

    叶子学佛对话录(三)之一 (本次对话录由叶子即赵烨费心整理而成。) 众生颠倒,颠倒众生2011年9月16-18日(微博) 叶子:有人对我说:别再去追求那些虚无飘渺的东西了,回归真实的生活中来吧。面对这出于关心的话一时语塞,想要辩解,却不知从哪句说起。所追求的是虚无的东西吗?非也。那个曾经到过的地方他们没去过。没有在真实......

  • 069 再谈呼吸念佛法

    再谈呼吸念佛法 今天给一位老大姐讲念佛,并带着她念了约十分钟,念的是六字佛,即“南无阿弥陀佛”。 我2012年帮母亲想出来的呼吸念佛法,后来发现前人已传,叫随息念佛法。不管叫什么名字,这种念佛法的关键是把呼吸配合好,尽量避免气息不匀,忽长忽短、忽深忽浅、忽快忽慢,那样就会要么气息不足产生急促感,要么气息不畅产生憋闷感。......

  • 068 呼吸念佛法

    呼吸念佛法帮母亲想了一种念佛的方法,因与呼吸配合,所以起个名字,叫“呼吸念佛法”。 方法很简单:舌抵上腭,用鼻吸气;开口念“阿弥陀佛”(a四声 mi四声 tuo二声 fo二声),气自然随之而出;嘴巴合上,舌抵上腭,余气由鼻呼出。如此循环。 坐姿:盘坐;或者在椅凳上正襟危坐,一般坐三分之一,会阴穴正对边沿。上身正直,不要......

  • 067 大乘光明正觉禅

    大乘光明正觉禅 释义: 一、以菩提心为基,上证佛智下化群生,为度众生愿成佛。此为大乘义。 二、真如自性圆具空性和光明,用自性净光,破三毒暗昧。此为光明义。 三、佛称大觉,觉亦自性之用,观心法门步步皆依正觉而修。此为正觉义。 四、以诸佛心要为旨归,禅即佛心印。此为禅义。 ......

  • 066 《略谈“无分别和分别”》补述

    《略谈“无分别和分别”》补述解脱道的日常修心于座中可以不起分别之用,但日常中六根接六尘,有工作有生活,需要待人接物,衣食住行,不起用就无法生存。然而此心明净,用过便了,一切都如潭中影,影过不留痕,如此则起同未起,用同未用,就是“于无分别中任运分别”,即“常应常静”。因贪瞋痴慢疑等烦恼习气而起的分别念,则需要对治、转化、......

  • 065 ​略谈“无分别和分别”

    略谈“无分别和分别”总无分别是就性而言,因诸法无自性即空性故(或曰诸法因缘起而性空故);分别是就相(有)而言,因性空而缘起诸法故。简单讲,无分别对应的是性,分别对应的是相。但是,缘起不离性空,性空不离缘起,相不离性,性不离相。此如心经所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从体用的角度来说,......

  • 064 ​修、读地藏经的用心处

    修、读地藏经的用心处修地藏经,最好能沐浴更衣、恭恭敬敬地按照仪轨修。 平时读经的话,也至少要洗手漱口、正襟危坐地读。总的来说,读经之前,要能根据当时的条件,尽可能地先洁净自己。我们不仅要有内在的恭敬,还要有外在的恭敬。如果外在根本不注意而说自己心中很恭敬,那是自欺欺人的托词,谁也欺骗不了。稍微想一想,就算世间法也是如......

  • 063 面对欺辱的十一观

    面对欺辱的十一观 2011年10月中旬,“兜率”(杨金磊)说:昨天被单位一个女人无理骂了一句,当时心安然不动;后来就心中翻腾,不得安宁;现在才基本恢复。修行难呀,尤其是受到欺辱时,现在还安住不了。看来现在的修行只是处于皮毛阶段,遇到具体的事能超脱,不着相,才是修行真有成效了! 我的回复如下:没关系,修行是长期的过程。这......

  • 062 真与假

    真与假借假修真 对修行者自身而言,身是假,性是真,自古就有“借假修真”一说,即借假身以修真性。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在实际生活中却颇难做到,主要的原因还是不能破幻证真,无法降服以假为真、将真做假的轮回习气。 如果不明白什么是假什么是真的话,必定会执假身以为真,贪图肉体和感觉上的享受,尽一切可能,抓一切机会,无所不用其极。......

  • 061 自他之谈

    自他之谈前些日子,有人咨询怎么处理家庭的分歧和矛盾,我给略微讲了讲。现在把当时谈的主要观点和其他很早就想说的话,一起写成小文,奉献大家。 一、佛法的标准用于自身不少学佛的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或习惯是老爱用学佛修道的标准去要求身边的人,尤其是亲人。这样不但难以解决家庭纠纷,甚至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摩擦,使得家人每每苦不堪言,......

  • 060 关于佛法进化的问答

    关于佛法进化的问答兜率(杨金磊):周老师好,这几天重新研读您的文章,刚读完您的《谈“积极和消极”》,结合您在其他文章中的指点,我忽生一念,小乘佛法是对世俗的否定,而大乘佛法是对小乘佛法的否定,这不是世俗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吗?然最终之到达处并不是简单地回到初始状态呀!小乘佛法是大乘的阶梯,显然是第一次否定(进化),所......

  • 059 顿悟与顿修

    顿悟与顿修顿是与渐相对而言。禅学爱好者都知道顿悟,也大都渴望有一天自己能够顿悟。这当然是很好的愿景,只不过实现起来有些难度。与顿悟相比,听说过顿修的人应该非常少,明白何谓顿修的人当然更少。也有人把这两者混淆,模模糊糊地认为顿悟即是顿修,反正都是顿。今天就谈一谈这个重要的千年话题。 顿悟 提起顿悟,一般人就会想到六祖慧能......

  • 058 当 下

    当 下 这是老生常谈的两个字,也是大家谈论佛法时经常提到的一个词。不过,真能明白什么叫当下,为什么要安住于当下,以及如何安住于当下,则非常不容易。 心念和境界 很多人会执著于有过的心念和境界。 其实心念法尘刹那刹那生灭,不论曾经生起的是善念还是恶念,是快乐念还是烦恼念,全都是“过去心”,似水般流过而不可复得。 境界是心......

  • 057 叶子学佛观心对话录(二)之一

    叶子学佛观心对话录(二)之一此次对话录由叶子(赵烨)整理,费时极多,也相当辛苦!希望此文能对他人有所启发和帮助。 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 供品、每日一修和由勉而安2010年12月15日 周承松:供地藏菩萨用的供具什么的准备好了吗? 叶子:准备得不全,还没有好好采购一下。香、花、小蜡烛我都有些,可以用。用一个相框把佛像裱到......

  • 056 关于“觉”与“念”的问答

    关于“觉”与“念”的问答叶子:观心方面的体会没有太明显的不同,安住本觉一小段时间是可以的啦。 平时开始比较多地关注在“受”的同时自心产生的第一念、第二念……,尝试更精细地觉知自己的每一念。以前观得还是粗,与您说的要很细很细地观相差很多。就算这样,观的过程也会感觉到吃力,不知会不会崩溃掉。还发现得走过好几念才会出现“正念......

  • 055 观心法门与念佛持咒的关系

    观心法门与念佛持咒的关系“观心法门”最主要的是前面两段功夫,即“观照心念”和“安住本觉”。后面的并非不重要,而是到时候能按部就班,不像前两段,问题较多。 “观照心念”的对象是“心念法尘”,就是通俗所讲的起起伏伏的分别念或妄念,还包括日用的正常念和向上的正念。对正常念和正念,要用过便休,不着心相。至于妄念,照而不随,则自......

  • 054 行者的基本道

    行者的基本道关于这个话题,有些内容此前已经写过,有些还没有。现将感觉需要着重强调的几点专门列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勉。 勤苦之道 修行确实很难,但总要求则很简单,那就是得到法后,立刻去下苦功,要难行能行,要持之以恒!有什么地方做不到的话,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直到能做得到。非如此,修行终究无法成就。不管谁学佛,不管跟谁学......

  • 053 谈“菩提心与我执”

    谈“菩提心与我执”此前写过的《菩提心略谈》、《学佛修道要诀略谈》和《如何实修普贤行愿品》等,都是极重要的文章,但相信很多人并没有足够重视。修道之难由此可见!对此类文章不重视其实就是我执的一种表现,因为我执重的人,最关心自我的解脱,对其他扩展自心的道理和方法,往往不甚在意。学佛的人,最难破的就是这顽固的我执之山!可如果不......

  • 052 “兜率”(杨金磊)学佛观心对话录

    “兜率”(杨金磊)学佛观心对话录“兜率”(杨金磊)于2011年6月25日通过博客与我联系,并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至今才仅仅一个半月,但他领悟力强,进步很快,非常值得赞许和鼓励!现将我们之间的部分对话略作修改,整理成文,希望能对他人有所启发,并祝“兜率”精进不退,早证菩提!有些对话问答已经在此前的文章中引用过,就不再重复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