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39 ​微博语屑(一)

(2023-02-03 02:55:16)
标签:

微博语屑(一)



(世出世间,真如幻如。菩萨金刚,一以贯之。大音希声,有道无道。)

将此前写在微博上并与修道直接相关的话摘录如下:

 

·学佛修道一定要定慧双运,定慧等持!因为,定能发(显)慧,慧能正定;无定慧不行,无慧事不除。《楞严经》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一切都要落实在事上!

 

·地狱天堂在内不在外,我们观照自心即可明了。一念善即心在天堂之中,一念恶即如在地狱般苦。如对六尘心不染著,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则如佛无异!明此,则知修行为何事了。

 

·在此功利世界,人心浮躁,大多唯利是图,究竟有几人仰慕解脱大道呢?正道之传播,实在有赖众多志士仁人的示范与奉献!

 

·今天重阳节。见性的人,未必能马上拥有圆融的见地。融会贯通需要长久的修习,还要具备足够的福慧资粮才可能做得到!大不易!!

 

·与朋友共勉:非常客观地讲,所有促使我们学佛修行的因,都是善缘!只不过虽是善缘,但未必在当时就能让我们感觉舒服。太多的所得是在未来,或者说从当时开始一点点累积,在未来的某一天产生质变。到那时回过头来,我们才看清了过去和此时的路……

 

·佛陀在《涅槃经》中多次提到的一首偈:莫轻小罪,以为无恙,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中国佛教五大道场的菩萨所分别代表的法义:鸡足山道场弥勒菩萨,代表“大慈”;普陀山道场观音菩萨,代表“大悲”;五台山道场文殊菩萨,代表“大智”;九华山道场地藏菩萨,代表“大愿”;峨眉山道场普贤菩萨,代表“大行”。故“慈悲智愿行”就代表着“悲智双运”的大乘菩萨行!



 


·修行首重忏悔、消业、去习气。习气如何去?先从最拔尖的开始,依次向下。当然,也可以反过来。

 

·“任运”过程中,关键要能做得了主。能二六时中做得主,才可勉强论“休去、歇去”。再往后,其实并无什么休歇,但亦非不休不歇。菩提永运、不粘不着,是为真休歇也!这与修前的不得休歇之万般无奈相比,则实不可同日而语也!!

 

·一般人学佛修道,总是行行停停,难能一往直前。有者遇到关坎,停滞不前,习气难除难净,令人叹息!这也反映出道理不通,“良能”不足。学佛真是大丈夫事!不具五根、不得五力,万难成就!

 

·做人、学佛,什么事情、什么时候应该举轻若重,什么事情、什么时候可以举重若轻,其实颇难分辨,火候分寸颇难把握。这需要一些智慧、一点高度,要能进得去还要出得来。

 

·“无念”和“无心”,乃“无所住”也,即不停留也,是不随(念)不攀(缘),不住境相,所谓起而未起、生而未生,常应常静。非指木石断灭!

 

·物极必反,阴阳互变,动静互转。

 

·最近总结的十二字真言:性命双修、定慧等持、悲智双运。如果再加,那就变成十六字真言:性命双修、顿渐并宗、定慧等持、悲智双运。

 

·儒道释虽三教鼎立,但儒家实为三教共同的基础,也是所有人安身立命的根基。儒家就像粮食,如无饭吃,则三家都得饿死!比如,如果不以“仁义礼智信”来要求自己,那就什么事也做不好,什么道也修不成。现在的中国人,实在是愧对“炎黄”二字!看看当今的社会,这五个字体现在哪里?孔子学院该建在中国!

 

·成就往往是获得于艰苦卓绝之中,好比莲花盛开在淤泥里!可又有多少人会为了成就而甘愿埋身于淤泥呢?又有几人欣赏莲花时会想到滋养它的淤泥呢?不过换个角度看,淤泥的作用是什么呢?按照孟子的说法,淤泥是“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啊!伟哉斯言!对莲花而言,则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旧话重提:一个人不管他信奉何教,都是从凡夫起修,在修行过程中难免理欲混杂、时凡时圣,这很正常,修行本就是长期的事。所以遇到一个信教的人,一、不要想当然地把他当圣人(好人)看,要观察;二、不要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他,要记得他只是凡人,是有所向上追求的凡人。简单说就是:不迷信,不苛责。

 

·前年跟周向阳讲过,提醒他注意“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的大悲心陀罗尼内涵,即“大慈悲心、平等心、无为心、无染著心、空观心、恭敬心、卑下心、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无上菩提心”共十种心。学人如能时时思悟这十种心,并对照着内观、反省、培养,持之以恒,菩提必成!

 

·有人讲:“放不下人间的,就得不到天上的。”很有道理。这句话还可以译为:“人心不死,道心不生。”天上的只有道心可以得到,人心只能得到地上的。如果连人心都不是,那就连地上的也得不到,有可能换来地下的。

 

·学佛的骂(批评)道家,往往不懂道;修道的骂(批评)佛家,也基本不懂佛。学佛的赞赏道家,可能真懂道;修道的夸赞佛家,可能真明白佛。修显的否定密,肯定不懂密;修密的嘛,都应该先学显。修密的一定要学显,而修显的未必一定要学密。

 

·有人以为学佛似乎应“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或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实应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因学佛而对这个世界冷漠无情。只不过,要做到“关心而不乱”,相当于“空假中”三观。学佛还是要兼具儒家的情怀,如果连正直都做不到,那还学什么佛?!

 

·众人一起努力,才能止恶扬善。致使乾坤朗朗,才是大慈悲!

 

·社会整体的道德建设(重建)必须是自上而下,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至于有意愿自我提升的个人,那就还是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条路。不管生在什么样的时代,处于怎样的环境,自己的心都需要自己来负责!

 

·学佛先学做人,如果人都做不好,那就得不断留级(即轮回)啦!

 

·自省是痛苦的,可不自省呢,那就是没完没了的苦痛!要说行善、修行这件事啊,实在是不得已的选择,是每个众生唯一的选择!因为不向上就只能向下!

 

·家中如有年纪大的老人身体不好,应提前准备陀罗尼经被、光明沙、系解脱等。

 

·人多畏死而贪生,不知本有不死人。四大五蕴能照破,也无死来也无生。

 

·若要人不死,先做活死人。死者,人心、欲心、妄心也;不死者,道心、天心、佛心也。与道合真,融入毗卢性海,任运自在,即是不生不死。古人云“此身虽异性长存”。

 

·灵性清纯的人,气清、体清;灵性昏暗的人,气浊、体浊。皆心所现。

 

·心地正直的人,其气纯刚且明;用心卑鄙的人,其气则阴暗浑浊。这也算是不二的体现。

 

·人造不善业,皆惑(无明、烦恼)所致,佛性则始终清净无染,所以罪大恶极之人,其佛性依旧,若能回心向善,趋向菩提,未来也可成佛。这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胜义谛。但在世俗谛中,则以正邪、善恶等而做区别,必要改过向善、止恶扬善才能自救,才能维持社会、天地的正义。学佛不能做糊涂蛋!!

 

·若社会、天地无正义,那善良的人如何生存?而且魔强道弱,必将邪法横行,正法无容身之所。到那时,想修行也恐怕不可能,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修道者、正善者如毛,正义、公道则是其赖以生存之皮啊!此理不能不明!孔圣当年四处奔走,正为此事。圣人所挂怀者,还是天下的众生!这就是大悲菩提心!

 

·心(妄)动则气动,气动则身动,如是身漏产生;其他眼、耳、鼻、舌漏,道理和过程与此相同。意漏亦然。觉而不随,知而不妄,可以杜漏。渐渐可达漏尽境界,才能做到自在无碍。自在者,任运也;无碍者,不粘不滞也!

 

·闻、思、修缺一不可。不学、不听就没办法修,严格讲来佛学不可能完全自学!不思,就只是存储器,而且也存不住,遗忘会丢掉一切所闻。不修,那更是白闻白思了,不可能思得通,所思终不出妄想的大范畴。再者,不实修,真定慧无法生起,习气无法去除,不能解脱轮回。必须实际修“行”,才能真正“证”悟!


本文发表于 201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