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77 佛友2012年9月修学报告及点评摘录

(2023-02-03 20:33:30)
标签:

佛友2012年9月修学报告及点评摘录


   

一、不可说(陈岩)——2012年9月修学情况汇报【点评】

  

   一、研读

研读《四圣谛讲记》和《佛学基础知识》的苦集部分、《有漏皆苦之思维八苦》、老师加注的《灵宝定观经》以及老师的文章汇总(感谢兜率师兄辛苦整理)。

 

   二、诵读

读诵《普贤行愿品》3遍、《地藏菩萨本愿经》12遍。

 

   三、实修

1持戒:

持五戒、慎独。这个季度戒杀上是有点小进步的。晚上蚊虫叮咬感受不咋好,要靠随转断。人的血量和蚊子能吸的血量实在不可比,我血恒河量,吸点又何妨?所以让它吸点也不是啥大事,每每心理这样安慰一下。还别说,蚊子到我转一圈落在上面也没动静,走了。偶尔叮咬几个包第二天也不痒不痛的。不过我也有些小心思,平时总要上心早点关上门窗,再有蚊虫只能说是太有缘啦。

2根基法:

还停留在苦集的修学上。若苦上涉及根尘识和五蕴的知识,也会再学习和思维根尘识、五蕴。

3打坐:

懈怠、不能坚持打坐时长、有时心急头和眼睛会痛(如《灵宝定观经》言“急急求慧”)、有时昏沉。准备加强打坐时长的稳定,放松身心,对境运用随转断。

4生活中:

有两次静心阅读时,出现短暂很好的心境。生活中运用观心增多,觉得比上个月略有进步。

【以上都甚好,唯独对于打坐不能着急。出现的问题,究竟说来还是“有求心”重的结果。关于该怎样做,以前讲过很多遍,今天再强调一次,心态要平淡、平常、平和,须知有求皆苦,也不要头上安头。】

 

   四、总结

1读诵《普贤行愿品》和《地藏菩萨本愿经》真是不可思议!从八月以来方方面面都变得无比顺利,每每有困难让你寝食难安的时候,都会感觉冥冥中有种助力。于好多的事上,常常有种“山重水复疑(用‘愁’更贴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让你生活变得顺利、工作变得轻松,于事上也颇有种“只管昂首挺胸去,披荆斩棘自有人”的感觉。【很好,继续。】

2针对8月汇报中修行散漫的问题,这个月进行了观察和记录。本月存在8天散漫或一点功课都不做的情况。大体因为两种原因:

1和女朋友吵架:

a我习气太重,妄动瞋念。

b怕女朋友讽刺我学佛还动怒。【学佛者也是凡人,都从凡夫起修,所以不必虚荣。微博中谈过。】

c吵架后无心上座,念经又觉得愧对诸佛菩萨,也怕愤怒的女朋友讽刺我“还好意思念经?”【就算刚刚还是罗刹相,一念回转也是菩提行,都要肯定。他人怎么看并不重要,即便冷嘲热讽,嘻哈一笑可也。况且我能于怒后不忘修行,你能吗?】

2突然太幸福:

工作或生活上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突然从苦到甜,犹如寒冰乍暖,猛然放松下来,就难免放浪形骸、安逸懈怠。

3少了些念上造念、妄念此起彼伏的情况。警觉之心增多。于事上多了点去过不留,多了点洒脱。【进步。】

4本月尝试开展了一下“日行一善”,不见得每日都能做得很好,就是车上让个座;对别人布施点银钱、微笑、赞叹;对家人多点关心;对他人多点忍耐和理解,等等吧,反正简简单单仅此而已。【好,要坚持不懈!】

510月缩小阅读范围,研读和实修以深入为主,贪多嚼不烂,老师教的一些基础知识实在已经让我十足受用。【有进步,讲过多遍,稳步即是快速。】

 

在此谨祝老师及您的家人:身体安康,四时吉祥。中秋快乐!【谢谢!回祝!】

 

 【进步不小,值得赞扬。尝到甜头就能坚持修下去,这样的开端非常重要。对于问题,既然已经知道,那就应该懂得如何改进,不多说。祝吉祥!2012-9-30】

 

弟子不可说敬上

2012年9月29日

 

 

二、江河(吴喜江)——2012年9月学佛情况汇报【点评】

 

   一、本月学习内容与心得体会

本月由于工作上忙了很多,空闲时间大大减少了,因此用于看资料的时间少了一大半!而我之前的情况,主要就靠看资料沉浸在佛学的海洋里来熏陶自己。而其他不能看书的时间的观修就很不靠谱,基本都是一个人的时候就能记得念佛观心,稍微有点事就忘记要念佛观心了……不过也能基本保持一种比较醒觉的状态,当内心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贪或者瞋时能警觉到。【不错,进步都是一点点来的。】

现在能看书的时间少了这么多,使我认识到要在生活中即事而念佛观心的重要性!【只是看书好比烤火,凭借的是外力,烤时暖,离开一久就无法抵御寒冷。实修好比增强体质,依靠的是内力,渐渐不惧寒冷,可坦然行于风雪之中。二者要结合得恰到好处才能相辅相成。】不过本月在生活中的念佛观心情况仍然照旧,没有改观,仍是大部分时间不知不觉就忘记了……一个人的时候才记起来。希望下个月能有所改观!

本月初步进行了苦谛的观修,知道了要达到的标准,主要使用与观心结合的方法,当心里出现贪着“坏苦”的念头时,尽早发现,尝试使它一步步淡下来……当然还远没到位,需要在日后继续观修。

主要看的书是果卿居士的《现代因果实录二》和《漫谈梁皇宝忏》,看后使我对因果轮回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使我更明白戒律的重要性。修行一定要守好五戒,才是一位清净的修行者,才能为天人所尊敬。守好戒后读诵《地藏经》等,才有大的功德,可以更好地利益众生……要谨遵世尊的四种清净明诲才有可能解脱!

接下来主要参考四圣谛讲记和益西彭措堪布的广论讲记集谛部分,做了集谛的总结,以使自己对集谛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深一层的认识。下月希望以此总结为准进行集谛的初步观修……

观心方面,末学目前初步想选定的方法是:主修念佛,辅修观心……因为感觉自己的根性习惯是有个东西抓着才好,这样可以用佛号来检验自己有没有走神,也不用担心会不知不觉地走入顽空,感觉比纯粹观心更保险一点,哈!不过这还只是目前的想法,还没有付诸实行。现在的情况是观心也坚持不了几分钟,念佛也坚持不了几分钟,然后就都不知不觉丢了……【文章中讲过,“觉而回之”即可。】

临睡前会练习一会打坐拜佛,先单盘拜一些,再试着双盘拜一些,希望能拜佛的同时又将双腿练得柔软一点,可以早日双盘无障碍。旁边有播经机,此时的心相对白天,比较清静,拜佛后再入睡似乎能更快地入睡而不会胡思乱想……

【一定要能尽快集中精力实修起来。】

 

   二、疑惑问题

末学不论是念佛,还是观心,都不能坚持……

观心:主要是容易被一些小事就拉着走,同时心中还对观心认识不足,总觉得观心不如念佛保险。而且念佛还可以观想带着六道众生一起念佛,也可以回向给众生往生净土,觉得更殊胜。因此对观心积极性不够,意识到要观心的时候就不自觉选择念佛为主了……

念佛:除了事情来了就忘了念以外,不能坚持的原因也因为觉得出声念佛或者默念都是属于有为法,毕竟会消耗人的精力,念久了会累,觉得不可能做到一直念下去……而使用无为的观心法门才能更自然,更能保养精神,能持久不累。

我知道这些想法可能都有问题,不知道老师怎么看?

【对您来讲,念佛时就专心念佛,观心时就专注观心,如此不是很简单吗?

以有为之心修持,一切法就都是有为法,反之就都是无为法。换言之,有执,则一切皆有为;无执,则一切皆无为。另外,就法门而言,有为无为也是彼此相对而成立,相对于无为,有为才是有为;相对于有为,无为方是无为。】

【如果要想不累和保养精神,可以尝试《呼吸念佛法》。最后,放松、自然是最基本的要领,不要在数量上或时间上执著。】

【请再读《当下》。】

 

   三、不足之处与下月计划

总结这个月,学佛时间少了很多,以后需要加强日常生活中的念佛观心!

下月准备按以下方式进行集谛观修:

原由:烦恼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只要断除烦恼,即可出离轮回!断除烦恼是学佛“自度”这部分的中心!

方法:仍然是结合观心,观察到自己起烦恼后,能马上识别这是哪种烦恼?正确的应该怎么做?慢慢试着做到能按照正确的去做……【不懂观心,实修根基法乃至实修佛法,绝不可能。佛法就是在起心动念处修起。】

标准:我认为集谛感同身受的标准应该是能真正将烦恼看作最大的怨敌,一定要与之搏斗,尽量将它消灭!最低限度要在烦恼现前时能马上识别这是烦恼,以及是什么烦恼。并且不能将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看作是怨敌,而应该看作是我应受的报应,及是帮助我、考验我的助缘……【嗯,再读一下《我看烦恼和菩提》、《面对欺辱的十一观》。】

 

末学江河

2012-09-27

 

   附:

集谛总结

 

   一、烦恼的相状

烦恼的总相:任何一个法——这里是指心法,如果当它生起会使得我们内心当中产生不寂静、不安静的相,而且这个不安静的心会继续地辗转增上,令内心非常不寂静,这个就是烦恼相。

 

根本烦恼:

贪:内心缘着外面的色声香味触五欲,或者内在的自己的知见、名誉、身体,觉得它是很好的东西,不愿意放弃,想要拥有。

贪的所缘是喜欢的内有情五蕴或外色声香味触等五欲。贪是以染著为体相。

瞋:对于现前的不如意境,不能忍受,事后心中一直执著它,使身心都不愉快。缘着人,以及痛苦或是会让人感觉痛苦的器具,就像刀、杖等,在心里面生起「恚恼」,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发火、发瞋心这样,非常粗猛,内心里强烈地排拒;「作无义」就是想要去伤害对方。缘苦受。

痴:对于一切事物的真相——四谛的真实性、由业感果的道理、以及三宝(佛、法、僧)的特征,心里不明了,弄不清楚。以染污、无知为体相。

慢:由于「我执」,所以自己当然好,别人当然不如「我」好。觉得自己好别人坏,心里面高涨。

慢的所依是身见,慢的所缘是内有情法、外色法的高下好恶,令内心高傲,外在傲慢。

疑:对于一切事物的真相——四谛的真实性、由业感果的道理、以及三宝(佛、法、僧)怀疑它到底是真的、假的?是对的、错的?

疑的所缘,广义而言,即一切所知,此处特指谛等三法——四谛、业果和三宝自性。疑的体相是犹豫,即无法确定是有是无或者是对是错。

身见:执这个五蕴作为我、我所的见解。执著身心活动里有一个我。

所缘是五取蕴。身见的体相是一种染污慧。

边见:由于身见而进一步生起常见,即认为认为人有个灵魂,这个灵魂是永远不变的,或断见,即认为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没有因果报应了。

见取见:执著自己的见解是最正确的,死抱着这个见解不放,称为见取见。缘着身见,或者是边见,或者是邪见三种错误见解中的一个,及此见之所缘(如身见的所缘即是有漏五蕴),把它看为最好、最殊胜。现在世间人都是把五蕴看成最重要(或者是五蕴全体,或者是五蕴的一部分),这个就是「见取」的一种。

戒禁取见:在戒律上所起的邪见;执持不正确的戒律,反而认为是对的。

对解脱的因把握不准,而执著其他不正确的、应舍不应取的戒,这个才是「戒禁取」。其他一般各式各样的禁忌等等,如果不是为了解脱而立的,就不是戒禁取,而是属于和邪见相应的。见取跟戒禁取是针对解脱果位,及达到这个果的因来说的,见取是「非果计果」,「戒禁取」是「非因计因」。见取是执著这种见解跟这个见解所依的这个蕴体,以为它最正确、最对,实际上它并不是正确的果。佛法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该求的正确殊胜的果呢?至少要罗汉果以上。要达到这个果一定要修戒、定、慧三无漏学,这个是达到果的因。执取错误的因,以为是正确的、最殊胜的,这个就是戒禁取。

邪见:广义来说,除了上面几种错误的见解以外,世间其他一切对事理不正确的认识,不管是对色法、心法,都属于邪见的范围。主要有认为世间没有因果、没有作用、没有事实。

 

随烦恼:

忿:对现前逆境生起的瞋心。

当愤怒的境界过去了,内心还怀怨不舍,想着不高兴的事,内心热恼的心理。

恼:当忿或恨时,内心越想越苦,身心不自在地烦躁恼热,心跳加速,热血沸腾,并以粗暴言行骚扰他人,或疾言厉色地怒骂别人。

恼后无悲愍心,常以打、杀、恐吓等行为逼害众生。

就是妒忌,即不能忍受他人的成就、优越而起瞋心。

诳妄的意思。人为了某些利益,生起欺骗的心假装自己有才干、有德行,这样的心理就是诳。

谄曲不直的心理。

隐藏、遮盖恶的行为。

对自己的成就、名誉、才华、相貌、身份、地位等染著,沾沾自喜,生起骄傲的心理。

吝啬的意思,佛法也把它称为悭贪。

不信所谓不信,就是不相信。不相信三宝、佛法如四圣谛等道理。

懈怠对已做、未做的善事不努力去做,就是懒惰。

放逸没有约束自己的心念,放纵它,无法警觉烦恼的生起;

昏沉对于现前的境界,心中迷迷糊糊不清楚。

失念忘记刚发生的心念,不自觉地转去别的心念。 

昏沉与失念的差别昏沉时神志混淆,模模糊糊,不但不知道现前的念头,简直是昏睡了,连现前的境界都不知道;失念的人是忘了刚刚发生的境界,对现前的境界是很清醒的。

散乱内心妄念纷飞杂乱。

掉举“掉”是回忆过去,“举”是拿出来想。掉举是回想过去的事情。

掉举与散乱的差别散乱不但失念而且心不专一;掉举虽然失念,心却专注一件事。禅定中也有掉举,定中掉举令心失念而专注于另一个定。

  不正知:对于所观的境界不清楚,内心不知道要怎样做。

无惭对于自己做错事情时,不以为是一种羞耻,不自我反省。

无愧犯错后,对别人的指责非议不觉得羞耻。

 

   二、烦恼生起的原因

烦恼生起的根本原因是无明、我执。具体生起烦恼的原因有6个因素:

1随眠:对凡夫而言,无始以来深植在相续中的烦恼种子无量无边。

2所缘境:如诱发贪心的可爱境,诱发瞋心的不可爱境。

3猥杂:恶友,恶知识。如果和他交往,会增上自己的贪瞋,或者令身心更散乱,这就是猥杂。相反,每次亲近他,会让自己内心得到净化,更加明清,增上信心、精进等善心,这就是善友。

4言教:指听闻邪法。如果一法能让你增上利他心,减灭贪瞋烦恼,这就是正法。相反,如果让你烦恼增盛,我执增强,这就是邪法。关键要观察内心的变化,如此才能真正辨明邪法与正法的差别。

5串习:即不断的重复,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强烈的习气。

6不如理作意:如对无常妄执为常,无我执为我,不净执为净,苦执为乐。

以上六因当中,第一所依(随眠)、第二所缘(境界现前)、第六非理作意,这三者是主因,不可缺少。 

   三、烦恼过患

蒙蔽自心,如同戴上墨镜后,就不能客观地看待所缘境,随即就会颠倒执取所缘境(对无常、苦、不净、无我生起常、乐、我、净的颠倒),会坚固宿业习气带来的烦恼种子,还会辗转引发同类的烦恼,令不间断。于自、于他、于俱损害,于现、于后、于俱生罪,领受苦忧感生老病死等三苦、八苦、六苦。远离涅槃退失善法,衰损受用赴大众中,怯惧无乐及无无畏,一切方所恶名流布,大师护法圣者呵责,临终忧悔,死堕恶趣,不能获得自己义利。入行论亦云:瞋爱等怨敌,无手无足,非勇非智,却令我作它的奴仆。安住我心中,欢喜它它反而损害我,我们对它却一再忍受而不与之奋斗,对应视作亲人的众生却经常视为仇敌……一切天非天,设与我作敌,他们最多能使我失去一世的性命,却不能将我掷入无间地狱中。但势力强大的烦恼敌,却能在刹那之间,将我抛入无间地狱的烈火中,即使须弥山王遇此烈火,也会被焚尽无余,不留些许微尘。此烦恼敌,长时无始终,使我恒处六道轮回之中受苦,余敌皆不能,至如是久远。

 

   四、烦恼对治

若要断除烦恼,必须先了解四个方面,即烦恼的过患、体相、对治以及能生烦恼的因。由知道过患,观察过失,就能认识烦恼是怨敌。相反,若不知过患,就不会认识到烦恼是怨敌。对治的方法就是时刻观心!随一生起时,就能认识,这就是贪,这就是嫉妒……知道烦恼现在生起后,就能立即与烦恼决斗。“愿我恒常观自心,烦恼妄念初生时,毁坏自己他众故,立即强行而断除。”对治烦恼刻不容缓,如同毒蛇噬指,应当机立断,否则,一旦烦恼在相续中不断增长,就难以对治了。

 

   五、烦恼集业感果

正是因为有了烦恼,所以会不断的造业,从而感受苦果。由第六意识的思心所造作意业,进而带动身、口造作身业、语业。只要未能破我执根本烦恼,就会一直造作能引生后有的业。造恶业感生三恶道,造有漏善业感生三善道。临终一念特别重要,贪心堕饿鬼,瞋心堕地狱,痴心堕畜生。

所有凡夫人临终时,在到昏昧想位之前,长期以来所串习的我爱将会现行,而且由于我爱的增上力,心中会产生“我将没有了”的恐惧感,这时会不自在地爱执自身,这是产生中有的原因。神识从何处舍离,就立刻在那里形成中有,死与中有犹如秤的两头,秤的一头低时,另一条必定翘起。舍识之时便是中有形成之时,中间没有一刹那的间隔。

中有受生:受生如果是胎生,中有身会在将要投胎之处看见自己同类有情,当时非常想看而且想与他们一起游戏、玩耍等等,有了这种愿望,于是就希望往趣那个当生之处。或对父母行邪行颠倒见自己正在行邪行而起贪爱受生。如果先前造了感生地狱之业,而且作而积集,比如杀鸡、杀牛、宰羊、贩猪等的这一类杀业的中有,在受生之时,如做梦一般,会在将要受生之处看见生前熟悉的牛羊等有情,以及正在屠宰猪羊等的情景。由于先前串习力深,因此当他见到熟悉的屠羊等境界时,就生起欢喜,向那个地方跑去从而受生地狱。如果将转生在旁生、饿鬼、人、欲界天、色界天等地方,在受生之际,中有将在受生的地方看见自己同类的有情,随后心生欢喜,被欲念推动而前往受生之处。胎生之外的受生之相,是内心希望求得香气和屋舍。其中,湿生有情心中希望求得香气,化生有情贪著住处。将投生到热地狱时,中有是希望得当暖热,将受生寒地狱时,中有是希望得到清凉,而分别前去受生的。卵生的受生方式,《俱舍论》中说与胎生相同。如果没有了我执,没有颠倒见这些境相,尚且不生往趣之欲,何况去往彼处。如果不向彼处往趣,就不会在彼处受生。

【很好,整理过后就要反复串习,不断地学习、思悟、观察和应用,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不会只停留在了解或理解的层面上。大家共勉!】

【祝精进!2012-9-30】

 

 

三、妙妙(陆艳)——2012年9月修学报告【点评】

 

修学汇报之前,有点事情想先请教周老师一下。主要是关于静坐、观想方面的疑问。

虽然说,六合之外,存而不论,不过也无法完全忽略其存在。

【儒家着眼点在人世间,故六合之外存而不论,意思是不否认,也可以说是承认,但不去过多探讨,只将重点放在自身和人文关怀上。但后世儒家也建立三界之说,分为象天、气天、理天,道家方面是皇极、太极、无极,大致与佛家的欲界、色界、无色界同。

佛家不但论六合、论三界、论净土,也论轮回和涅槃,只不过最究竟的论只从自心而论。如此说,并非是否定六合、三界等现象界的存在,而是说应如何看待这些现象的显现?它们跟我们的心识是怎样的关系?它们是有自性还是无自性?这些都是极深奥的问题。佛家最不共的空性义,虽然要通过层层深入的修行方能圆满证得,但概括来讲,一切相皆无自性,正如《占察经》所讲“一切境界,从本以来,体性自灭,未曾有故”、“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金刚经》也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不过要注意,这些都是从体性边来说的,就体性而言,诸法无自性,并非否认相的存在及其功用,否则就是落在断边的断灭见,是“恶取空”。如果空就是什么都没有,那学佛还有什么意义?行善跟作恶还有什么区别?那因果律也应该不存在。其实呢,正因为空性(无自性),因果律才无欺而存在,行者才有解脱的可能。佛家的思想,有唯心,有唯物,还有辩证,极其深邃,远非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

 

子不语怪力乱神。夫子况且不论这个,自己也知道,凡所有相,皆属虚妄,所以一直没有跟周老师说明。前阵子在群里讨论静坐的时候,各位师兄都认为我应该向周老师好好请教,自己既然不明就里,不如跟老师说明状况,请老师慈悲,予以开示一二。

 

去年十月开始静坐。因为事前读过寺庙结缘的定真所著的《静坐入门》,且练习过由清静师兄介绍的南怀瑾所讲的天台宗《六妙法门》的数息,因此在无人指导的状态下开始粗浅练习静坐。

 

高中时期曾练习过一年的瑜伽冥想,所以双盘很容易。姿势是右腿盘坐左腿之上,左脚掌压在右腿上,双手右掌在左掌上,拇指相抵,轻轻安放在两腿交界,肚脐之位。静坐一般选在晚上九点,自己独自在书房用一个枕头做坐垫,开始静坐。

 

三周以后气机催动,不由自主开始活动颈部跟肩周,且无论顺逆时针的方向,做的动作,大致都会两个方向等同做一轮。【正常现象。】一开始静坐,呼吸很沉、很粗大;而后渐至绵密细长;乃至于无呼吸,数不到自己的呼吸也找不到——人虽然是活的,但是的的确确没有呼吸,找不着了。即使是这样,脑子也还是清醒的。【这是对的状态。】此外,觉得皮肤各处在呼吸,双腿并无什么感觉,不过胳膊、耳朵都在呼吸;头盖骨仿佛没有了,头顶也在呼吸。听见心脏跳动如打雷,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汩汩声,隔壁邻居的动静,室外风的微动……听力貌似被放大很多倍。闭眼时候,看见白光闪过,好几次。也不是看见,就是前额那个地方可以看见,或者说前额那个地方知道物体、光等有形质、无形质的存在。【以上都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好的现象,但是要不执著、不神奇、不恐惧,安心于觉照。否则,就是障碍,障本非障,因执成障。】有次静坐时候看见骷髅蹑手蹑脚地走过来,好奇地围着我。直觉它没有恶意,只是好奇,甚至把脸凑近我脸庞观察我。静坐之际,虽未觉得恐惧,不过也觉得阴森森的。于是跟它说,你都是骷髅了,还想干嘛?因为只是一具会活动的白骨架子,不知道什么人;直觉是老头,且并无恶意,所以就在意识里用中英文都想了一下,跟它说了。不是用声音,就是意识这么想象着跟他说了。对方森森一笑,往后花园走了,走的姿态类似略微佝偻的老年人,恍然间还看见它带着雷锋帽(汗……)。不过此后它再没来叨扰过我静坐。【此类境界,应视幻不视真,则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就算是魔,我也在文章中讲过“空性可破一切魔”。当然还可念“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或者前面所提到的经文,或者佛菩萨的圣号,但均应以大慈大悲的菩提心持之。这就是用菩提心破诸魔。】【道理懂了,也知道该如何做,就可以放心去观修。】

 

静坐之际,感觉脊柱好像有滚热的铁柱撑住,不用矫正也是笔直的,根本不会扭曲;尾椎的部位有一大团气团在涌动,好像在往上冲,但是冲不上去那样。【最好不着急,无欲静观之,不迎不拒,顺其自然。或者放松身心,安禅于观心,顺其(触尘)自然。】此外也觉得头发是个大累赘,很想剃光。汗!【觉受而已,无妨。】

 

静坐时候,完全不能吃晚饭,气机充溢得无法形容。白天也是,主要在胸部跟头部。静坐时候气满溢在前胸,膨胀得恨不得撕裂开来放它出去;脑袋也是,有压迫感。【坦白说,摄心于观心或自性慧觉本身(即“安住本觉”),以“空观心”来面对身体上的诸般变化是最上乘的方法。再者无执静观之也非常好,如静观河水之迁流,如静观白云之变幻。可读《学佛之“次第”问题(十)禅宗与性命双修》。】【关于吃饭,衡量有没有问题的标准是身体的安适度、精神的饱满度以及心境的清净度。如果身无不适,体能充足,精力充沛,心情不烦不燥而神清气爽,那就可以顺其自然。】当时虽然坚持静坐了,不过上座入幻境的速度相当快,大概几分钟。静坐两小时都没有时间知觉,就好像上座一闭眼一睁眼就过去了。

关于打坐的另外一个题外话,就是转河车。体验过海底轮的转动,是停止静坐后的不久,海底轮突然转动。会阴部位,大约在前后阴之间的地方,体内开始类似转河车的震动——形容其为转河车非常确切,就是转河车的样子。而且安住在河车转动的状态,它就转动,自己意识当时有点混乱。虽然事前知道有转河车这样的事情,不过一旦在自己身上转起来,还是多少有些混乱。大概过了二十多分钟,因为意识有些乱,就没能安住在那个转河车的状态。也请教了道长师父,道长师父说,这个不过是气机偶然触动冲关,并非真功夫。我个人也这样认为。

 

当时因为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状态,所以放弃打坐,而且自己也害怕自己上座就开始瞎跑的状态。其实要是静坐坐得真的当场死掉也就算了,要是弄成个半死不活的植物人,对家庭恐怕是相当大的打击跟负担。实在不想铤而走险盲修瞎练,于是就放弃静坐。即使在放弃静坐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体内还是有很多气,感觉无处安放。

 

而后找了一些资料来看,大致感觉,静坐必须要戒定等持,才能真正定静。不知道这样的状态是否适合继续静坐?【戒、定、慧是三无漏学,打坐当然也需要戒定慧。不过,您的这些问题主要出在见地上。见地正了,上述的方法都能灵活掌握了,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修行就可以更上一层。】

 

我本意并不是很想出什么境界、求什么神通,虽然才开始静坐时候也很期待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不过真的每次静坐都变成轰轰烈烈的,感觉自己实在真的是吃不消,定力不够,自己会被惊吓——当意识逐渐变得越来越细致,就感觉自己越来越纷乱。我只求能够静静地坐下去,不要出什么状况了。目前就只能训练自己,捉住意识,然后放下念头。也不知道这样对不对。【呵,观照只是观照,不捉不放。】

 

另外一件事,就是在听楞严咒咒心的时候,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就是一股清流从头顶灌入,流遍周身,那种清凉喜乐的感受非人间所有,难以形容。此外,读《佛说阿弥陀佛经》的时候,纸间透出檀香气。在健身房跑步机上跑步的时候,如果心里默诵《心经》,心跳就会从每分钟一百四十几降低到五六十。试过几次都一样。开车时候默诵《心经》,恍然间就进入某种状态,不用看后视镜跟侧镜,心里就十分清楚前后左右的车,甚至连什么颜色都知道。但是不敢安住在那里,毕竟车里还有孩子,怕出车祸。我不跟周围的任何人说这些,因为我知道大家除了觉得我学佛变成神经质以外,不会有人给我更多的帮助。所以在这里恳请周老师慈悲开示我,如何面对这种容易出境界的状况,我是否继续适合自己单独静坐下去,还是需要找个道场,在师父的照看下静坐。【呵呵,这些都不是问题,相反倒可以看做是佛法无虚的验证,是对自己的肯定。前面已讲,不执著即可。这里再强调一遍,我们学佛,不是要追求什么样的上妙境界,要去掉什么样的劣等境界。这些境界都是自然而现,也是随因缘而现(亦即随因缘而起),故无可去除。有人说我能去除,那不过是用另外一个境界来代替罢了,境界本身相续不断。境界如同彩虹之桥、梦中之境、路面阳炎、海市蜃楼等,用不着去除,也无法去除,它们会不断变化的,要去除的只是我们面对这一切境界(相)时的执著心(执取心)。我们不是要改变世间法(包括身体)的因果(因缘)现象的生灭变化,而是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心态。角度不同,心态不同,处理方法自然不同,结果也就不同,那就意味着事物对我们的影响变得不同。这样通俗地讲,您应该明白了吧。】

再读周老师博文里说的:无论打坐出现任何状况,都要不喜不惊。但是一旦有任何状况出现,我的心识就会跟着跑。即使心里还在称佛名号,但是思想却跟着跑没影了,惭愧惭愧……【理不明则事不周,理明了也要慢慢来,不用急。不怕慢就怕站,水滴石穿,并非一日之功。】

 

下面继续九月份修学汇报详细内容。

本月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差不多三十遍。绝大部分都是听读或者跟着录音跟读。【以后最好自读,容易专心和随文入观。】

 

另外,多谢兜率师兄将周老师博文结集成一个文件,方便阅读。感恩兜率师兄,功德无量。现在再读周老师的文章,越读越有感觉。以前读周老师博文,如入山中,峰峦叠嶂,目不暇给,往往感觉自己无从入手,因为内容涵盖太多,每一章节都可以品味很久;不过现在读起来就感觉条理清晰很多。而且,现在再读周老师文章,愈觉其妙处,可谓提纲挈领,要旨皆尽涵盖;现在再读,如一团乱发,一梳到底。【说明在进步,赞一个。】

 

另外,早晚课内,除了诵读《地藏菩萨本愿经》以外,另外添加读诵《阿弥陀经》。

 

此外,也看了三部老美拍摄的关于习禅的纪录片。片中绝大部分是拍摄日本的(因为禅宗是二战以后率先由铃木大拙禅师带去西方的,所以西方固有的对禅的认识就以为是起源于日本,绝大部分资料也是说日本的禅,最近有比尔·波特写的《空谷幽兰》以及《禅的行囊》介绍中国的隐士以及禅);也有大篇幅介绍欧洲的,是关于禅宗在欧洲的流传及其法要,以及跟天主教的交流;中国的只有简单的一分钟,就是拍摄了南华寺六祖的肉身菩萨像而且语焉不详。比利时的天主教会历年都有邀请日本禅宗和尚去指导修道士静坐的项目,静修同时也是天主教极其重要的修道内容。【东西交流,很好的现象。】此外,印度的瑜伽师也注重冥想与静修,中国的道家亦是如此。正所谓大家的皮囊外观不同,但内心并无二致,本性一也,殊途同归。这一点周老师博文中也曾提及。【关键在发心、世界观和指导理论的不同,如果完全一样,就没有宗教之间的差别了。各教之间,可以说是有同有不同,有了义有不了义,有究竟有不究竟。】

 

此外,因为所处的环境,周末会去查经班学习基督教的《圣经》,也会在周末带孩子去教堂。经书里也有很多东西类通。比如摩西十诫,对照佛陀的教诲,也归属于十善道之内,但是不如“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来得精辟,涵盖得全面。每次去学习,更觉佛陀教化的伟大,还有佛陀所说的真实语。其实他们也承认死后的生命,并且称之为灵魂,等待最后的审判,却不能意识到,一切都是无主宰、非自然,世界就是按照这个法则在运作。关于这点周老师在博文中也提及了。对于清真教我不是很了解。不过周老师对于基督教的见地很精辟。

 

另外也拜读了宗萨蒋扬钦哲诺布的《朝圣:到印度佛教圣地该做的事情》。此书甚好,大智慧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无处不在。可惜中文的翻译不是很好,打算找英文原著再仔细拜读。

 

再说一件事,观无常方面。最近接连听闻几起关于死亡的讯息,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个朋友说她单位新分来的实习生,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过十字路口发生交通事故;另外一个朋友说她学校里一个老师得了骨癌,还不到四十岁;还有一个朋友跟我说她的闺蜜得了乳腺癌。也看到新闻报道说,美国每年自杀的人数远超车祸死亡人数。其实死亡并非是老人的专利。倘若自己下一秒就会死亡,我们是不是还会那么执著,要争辩是非,要取善恶,要贪执所有这个世界其实根本就无法带走的一切?佛陀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说过,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念及此处,心下悚然。然而在困顿之际生出离心容易,在温柔乡里就难。自己念及此生福报不错,有时候难免放逸。如果不能以无常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则终究脱不得生死苦海。【是的。出离心也有各方面的出离心,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出离心是偏重哪方面的。出离心究竟说来,应该是对轮回的整体出离。】

 

此外,兜率师兄也在群中提及,所谓目前修的根基法,其实就是为此生来世打基础,诚然!自己并非大根器者,若想当下证得,岂非妄念。由是当先安稳其心,如同神秀所说,常常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在此也想祈请周老师慈悲,来世以及未来世在我未成正等正觉之前,倘若迷失正途,恳请周老师百千方便,继续做我的老师,引领归途,不断指导我修行之路。因为知道,正法难闻,前世福报虽好,然而竟无一缘听闻正法。死死生生无穷竭之时,而每一世,其中的生离死别、爱恨情仇,种种相见欢,层层怨憎会,真是苦不堪言。若不能解脱且度脱冤亲债主,这些因缘将一直流转,绝无尽时。【真正信从并严格实修“大乘光明正觉禅”的话,一生证得(见性)并非不可能的事。说句心里话,如果有人全身心地投入进来并持之以恒,还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证得的话,那岂非太慢?如何用得着这么久!建议再读《再谈“婆子烧庵”》、《谈“观心悟性与明心见性”》、《谈 “清寂、孤寂与清净”》、《当下》、《顿悟与顿修》。进一步延伸的话,建议去读《学佛修道要诀略谈》、《菩提心略谈》、《谈“愿”》、《谈“菩提心与我执”》。等等吧。】

 

另外,读到周老师关于读经持咒的博文,有一点切身感受,想请教周老师。有次在海边度假,就在沙滩上打坐背诵《心经》。一边口中小声近乎默念,一边侧耳倾听自己背诵之音。不知何时开始,风声、涛声、鸥声、人声全部荡然无存,世界廓然,独有自己背诵《心经》之声绵绵密密,贯通一切,直至被家人喊醒。一看已经过了四十多分钟,而个人觉其短暂不过瞬间。不知道周老师所说的读经持咒是不是指这个状态。【嗯,是专注的状态,非常好。提醒一下,要懂得回向。这种情况下,前有四无量心观、加持、清净、安土地、普供养,后有补阙和回向,就是简单而圆满的仪轨啦。】

 

另外,现在预感比以前强烈。虽然知道这个也不过是与生俱来、众生皆有的起用,不过对境之际,自己却难以控制住瞋心、怨气或者别的不良情绪,乃至于爆发;或者为了不得罪人,不免妄语,非为本心。过后回头再看,不免惊惧。如果本心能定守一处,必不至于此。目前就是尽量口称“阿弥陀佛”圣号,尽量不让心神外驶放逸。周老师博文中提及针对这种状况,必须要内外兼修,破除我执、法执。反省自己起的瞋心,无非都是有人我之见,对方若不依从,则无名火起,主要是在管教孩子方面。【管教孩子要灵活,这是一门艺术,有时可直线,有时须曲线。我经常感叹,我们无法代替他人,很多事只有他们自己经历过才能上心,才能总结教训,这个过程很难省略。将心放坦然些吧,要明白这都是世之常情、人之常情,着急没用,要多动脑子尝试不同的方法。】至于所说妄语,也无非是在想这样可以不得罪、不伤害旁人,从而保护自己。可是,哪里曾经有过这个我呢?老宿禅师有个偈子:“五蕴山头一段空,六门出入不相逢。无始劫来贷屋住,到头不识主人翁。”勉之勉之。【不得罪人方面,也要分情况,很难一概而论。坦诚和圆融应该不矛盾吧。入世法,能将佛家和儒家结合起来的话,应该比较好。】【至于预感,自然而来就不是坏事,前面已讲,不执著就好。另外,能正用其心就没有问题,《关于“根基法”实际观修的对话》中谈到过,比较详细。】

 

九月份自从孩子去学校以后,生活规律很多。虽然早晚课尚未建立起严格的准点时间,不过好在总有能独处一室、专心做功课的机会了。

以上是九月份的修学报告。

【此次点评用时甚久,别的就不多说,“根基法”要观修起来啦。祝快乐精进!2012-10-1】

 

2012年9月 26日

学生 妙妙 敬上

 

 

四、清静——2012年9月修学汇报【点评】

 

   周老师:

   您好!  

 

   一、昙花一现

楼上一位大伯(86岁)身体还蛮硬朗的,上个月自己还会拿牛奶,9月6日那天在家晕倒了,家人及时送他去医院,我第二天下班却看到了花圈,一下呆住了,怎么那么快就走了、消失了。周老师,我明白了您说的那句话,一切法都是生灭法、缘起法,空花水月,毕竟无体,都是幻相,如昙花一现。有几天自己恍惚如梦中一般。他们家不信佛,也没念经,大伯出殡那天早晨,我在家默默地为他念了几遍往生咒。他是一位很好的人。【是啊,“见到他人死,我心热似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人生苦多,人生苦短,当有出离之心。】

 

   二、不纳六尘

……佛就是教我们闭上六根,不纳六尘。闭上不是不用,是用而不用,不用而用,无染无杂。【嗯,觉照不失就是定,有定则可做到不粘不缚而出入六根无碍,即是运心自在。学佛不是要砍掉什么功能,只是不执。当然不执也有不同的层次,初学者的不执跟佛位的不执一定大不同,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佛也是这样逐渐深入而修成的呀。】佛法很多,以后我更要好好学佛。

 

   三、忍辱

虽然哥哥反对我学佛,不许我打坐,还同阿妈一起来反对,但我表面上说不学了、不打坐了,而暗地里还偷偷地学,心里面在念在拜,不再让他们知道,也不与他们争辩。“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怨害”,永嘉禅师的证道歌说得很好,“观恶言,是功德,此则成吾善知识,不因讪谤起怨亲,何表无生慈忍力”。【嗯,逆增上缘。在某些方面,有人遇到的是增上缘,有人则是逆增上缘,而在另外的方面则可能又倒过来,都是前因所致,各有各的缘分,随缘并时时忏悔、精进修行就好。】

 

   四、学习

感谢叶子和兜率师兄等把周老师的博文制作成文档版本,方便我们观看,再次表示感谢!

心是用,性是体。性是镜,心是像,镜离不开像,像离不开镜。【这个比喻这么用可能更好些,即性是镜体,心是镜面,镜面不离镜体,镜体必有镜面,二者一体一用。再进一步,心是镜面,法是镜中像。万法于心中显现,都如镜中之像,虽现而无体,换句话说,即现而空(无体性、无自性),即空而现,而觉性如如。仔细体悟之。可再读一下《谈“清寂、孤寂与清净”》。】水是性,波是心;菩提是水,烦恼是波,波也是水,烦恼即是菩提。您写的《我看烦恼和菩提》我也理解了。

 

   五、观修

每天打坐两次,观照念头,念头来了照,知幻即离。微细的妄念还是很多。坐着时人会热、会软,周围的声音还是都能听清,似乎还不能忘我。【忘我不是这个意思,如此理解必生执著追求。忘我只是不执而已。】坐到后来一股气会从子宫部位转动,身子也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很妙的感觉。我不去管它,顺着它,过后会慢慢地平静下来。【顺其自然最好,这样需要动时它就动,不需要动时它就不动,此中或动或静,无为而自然,不迎不拒不引导,也不去攀附概念(知见),觉照始终不失,就是“无为自化,清静自正”的正应正对。】周老师,这种感觉来这里之前就有了,当时不知是好是坏,也不知该去问谁好,只好看南老师的书。周老师,我是看他的书入门的,所以对他很敬佩!书里写的这种现象应该是好的,但我在打坐时脑子里没有其他什么景像,就是腿还是要麻,能不麻就好了。【心情可以理解,但还是要不着急而顺其自然。】现在每次一般能坐一个多小时,以前坐不到。但一直喜欢双盘坐,单盘要一只腿压着反而不舒服。以前坐的时候屁很多,现在少了。最近有时会打哈欠,长长的哈欠,有十多个,眼泪也流下来,哈欠打过以后觉得精神很好。【嗯,还是那句话,顺其自然。】周老师,打坐好像还会排毒。上个月我的手臂和小腿部位上有红点,哥说我得了什么皮肤病,还说要传染给阿妈。我说这不是,是小虫子咬的,他不信。我就去看了医生,医生说是虫子咬过以后排毒出来的现象,给我配了一些排毒药。我没吃,自己会排毒,吃什么药啊?我知道是在打坐时排出来的。本来还想体检一下,医生说这要预约,医保卡不能用,要自费。后来想想没必要了,打坐时身体没什么不舒服的反应;再说就算体检结果好,他们也不会让我打坐。阿妈说过,“我像你这个年纪身体很棒的,也没什么病,你人瘦就不好”,我只好笑笑,知道她是关心我。【嗯,灵活掌握。但修行不妨碍体检,行者也需要医药,这个观念要有。】

 

   六、祈福

在群上惊闻南老师病危,心情惆怅;后又得知坐禅入定,心稍安。我坚信凭南师的禅定功夫定能把四大调顺!阿弥陀佛!祝他早日康复!

周老师,您不要急着批作业,我们要放假8天,您也好好休息休息!辛苦您了!【呵,谢谢。】

祝周老师中秋国庆双节快乐吉祥!

【进道场以前偏重(执著)于打坐和气脉反应,现在更懂得心的修持,这种转变非常好。不过,还是要提醒一下“根基法”的观修。祝安乐自在!2012-10-1】

 

弟子清静敬上

2012-9-29

 

 

五、无(吕进才)——2012年9月修学情况汇报【点评】

 

    一、总体情况

早晚课依旧,周一至周五,每日静坐3-4小时,周末在家静坐2-3小时。修行情况还是不够坚固,总在跌宕起伏中,虽然比以前的频率和程度有所减轻。每次好的修行状态,至多保持两周,便会有一两天的反复期。【正常。以后注意观察为什么会反复,如此即可知道如何应对,并能提前准备而将之转变。】

另外自我感觉周末在家,修行状态不如一人在校,一是因为琐事及家人影响,二也是因为自己心也有所放逸,经常想去上网。【可以把在家的时间看作是应用和考验,如此则“既安且喜”。】

静修时,有时作静虑,这个月观修的一些内容,就是在静中偶得。

另外有一点体会,自己的脾气有所调柔。一次晚间,妻女二人争执很厉害,哭闹不停,若在之前,肯定会摆出“家长”之范,各打五十大板,强行压制;这次却能平静对待,待她们平息后,两头做好人,和稀泥,呵呵。【嗯,要观察判断她们各自问题的所在,以及各自理由的所在,这样就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帮助她们,引导她们。】

本月除了观修五蕴以及观心法门之外,网上阅读了兜率师兄分享的老师文章汇总,仔细学习了老师关于禅法课程的具体安排和开示。【很好。】

 

   二、附1:五蕴之色蕴观修

(一)、色蕴之理论认识:

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色蕴者,包括五根(眼耳鼻舌身)与五尘(色声香味触);色蕴概括了物质世界,含人之色身以及外部的器世界。

仔细研究分析色蕴,我们可得知色蕴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暂时和合而成,并无自性,且是生生灭灭的缘起法。

 

首先我们观察自身肉体,并没有一个“实我”存在。到底身体的哪一个器官是“我”呢?眼耳鼻舌身?还是内在的脏器?抑或是我们所谓的“心”?而这些部位,还可以无限制分解成细胞,直到分子、原子、夸子……仔细思维之后,“我”确实是了无可得,“我”只是地水火风四大组成的身体各个部件的组合体,就像一部汽车一样,任何一个零部件都不能叫做汽车。然后我们看这个“我”是否是永存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些细胞时时刻刻都处在新陈代谢的生灭之中,旧的不断死去,新的不断生成,并且在不断衰减,直到死亡,也就是经历一个生住坏灭、生老病死的过程,且这个过程并不能由我们主宰,这也是“无常”、“无我”、“苦”、“空”之真正含意。

上面是分析我们的色身,其实外部的器世界也是如此。所谓的大好河山,花花世界,究其根本,也是地水火风四大暂时和合。君不闻沧海桑田,今日的喜马拉雅山,据科学家地质考察研究,20亿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古地中海。连我们现在生存的地球,也有成住坏灭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色蕴者,缘起法也;都是依因依缘而生,依因依缘而灭,都是刹那生灭,毫无自性可得。由此观察清楚了,我们就能从执著假我中生起出离心,从而慢慢从为身所累、为物所累中解脱。

 

(二)、色蕴之实践修炼

首先我们还是从这个假我的肉身着手。老子有云: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吾若无身,复有何患?由此可见,色身累我们多矣。由于我们执假为真,妄认色身为我,因此对这个皮囊倍加爱护,一生为他忙,为他累。

为了满足六根的欲求(其实是内心的贪欲),拼命向外追求六尘的享受。具体来说,就是追求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根,就是拼命搞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世间八法。修炼的第一步,就是逐渐减少这些,首先做到少欲知足,然后慢慢过渡到绝欲清净,寂灭为乐。

 

财者,人之生存生活的基础,不可一点没有。但一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二要正确对待财富金钱。若今生与财无缘,只能勉强生活,那么要随缘度日,不可起贪心,赚取昧心钱;若有多余财富,则可尽量布施,一则可培养自己的悲心,二则也是为自己集福报。但纵观古今中外,为财反目为仇,甚至兵戎相见,同室操戈者,比比皆是,真正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恐怕死了还未了,还要受更大的果报。于我而言,有限工资,只能养家糊口,但我亦恬然安乐知足;有机缘的情况下,也愿意做一些小的财布施,和佛经上那些大菩萨布施相比,自己想想也是惭愧,但目前只能尽我心而已。【布施的功德分两部分,一于人,一于己。于人,则布施的多少所带来的帮助和价值自然有大小不同,此是世间常识,不可否认。于己,则关键在发心,不在量。尽力而为并无所住就是大布施。】

 

色者,修行人之大忌也。古之多少修行人,成也在此,败也在此。我想这是现在和将来我们要长期面对的挑战和要解决的难题。目前我们能做到的,一是在保证修行精力的情况下,尽量少食、食素,减少生理上的欲求;另外就是减少外界的诱惑,有时间多静坐,在心理上慢慢减少这方面的需求。【此前给江河讲过,再此前给兜率、悟和讲过,前两天还顺便给叶子讲过。这里提醒两点:一是观其所由来,并用随转断诸法。二是化为道用,因为能量积聚生起是好事,修行也离不开这些能量,否则就是衰老。但要将能量带来的冲动转变一个方向,比方说转向拜佛、诵经、运动等。“进阶课程”中尚有专项课程的安排,但是也不离开以前所讲和上面提到的这些内容,而且也并非仅仅针对情欲冲动。到时再说。】

 

名者,其实是如浮云一般,但是多少世人却看不破,执著其中。追求名、爱名者,其实是想得到一种心里的满足,是一种慢,这些慢心使众生觉得生活在世间有价值、有自尊,有尊贵的感觉,所以他们活得很有滋味。真正认识到连色身之肉体都是假的以后,还有谁去追求那些更子虚乌有的名呢?

于我来说,大概因为职业的关系,好像与名无缘,也没啥兴趣;但有时候静下来仔细分析一下,并不是一点关系也没有的。因为喜欢名,其实是一种慢,那么,我慢,我是肯定有的;喜欢听人赞美之言,不喜听逆耳之语,潜意识里,对于自己的所谓思想、智力,常常有优越感等等,这些其实都是一种“好名”的体现,不过感觉到自从学佛,特别是跟着老师认真修习“根基法”以来,这些都在慢慢变薄,减轻了。

 

食者,古曰:民以食为天,好似天经地义之事。但若过于耽乐于美食享受,轻者疾病丛生,重者丧失性命;再者,无论吃多精美的食物,总要有个度的,过了这个度,就不是享受,而是受罪了,由乐而悲,这也是坏苦的真实含义。

于我而言,我感觉,修行人,特别是初学者之饮食,于修行至关重要。首先从饮食上,可以断除一定的贪念;食色性也,说明人之本性也是贪图食欲、色欲之享的。记得刚刚开始学佛不久,我就开始尝试吃素,坚持不到三个月时间,收到很好的效果,一是胃口极好,无论吃什么菜,都觉得有味道,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要知道我之前是无荤不食者;二是人之精神面貌有很大的改善,虽然瘦了一些,但人却觉得很清爽,皮肤上以前有的一些沉淀黑色素,也不见了,家人和周围的同事也都惊异于我的这种外貌上的改变。(当然,也不仅仅是食素的功效,但有科学研究,人体的血液差不多三个月全部更新一次,相对于浑浊的肉食而言,素食应该更有清洁改善血液之功能,从而影响到一个人的外貌。)

自从跟老师修学以来,知道饮食不必太刻意,毕竟我们还要借假修真,所以一人在学校时,都是吃素;周末回家,也随缘家人,吃一点荤食。但总的原则是不择好歹,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尽量少食,这样一方面有利于静坐,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淫欲之心。

 

睡者,修行没到一定的境界,是肯定必须的。作为在家人,因为要忙于工作等俗务,不可能像出家人那样。但有研究表明,人类最佳睡眠时间是7-8个小时,多于或少于这个时间,都不好。姑且不论这对修行人是否适合,我的睡眠时间,恰好是在这个之间。晚上21-22点休息,早上4-5点起床;中午休息30分钟左右。通过我的实践,认为这么多的睡眠是足够的了,静坐的时候,也很少会出现昏沉瞌睡状态。

睡眠其实是一种习惯,没学佛之前,我是习惯于晚睡晚起,冬天的时候,也许会睡十几个小时,那样的结果一是蹉跎了岁月;二是睡坏了身体。普贤菩萨警世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敢不警惕乎?

 

以上是从我们追求财色名食睡五欲方面,反思了我们对色蕴之色身(假我)所做的一切,以及我不成熟的一点对治实践。

 

下面涉及到色蕴之另一方面——外部的器世界。这就涉及到六根对六尘而生起六识,我们所谓的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其实就是六根攀缘六尘而形成的六识,【错了,不是六根攀附,《关于“根基法”实际观修的对话》和上次给江河的点评中都讲过,再仔细看看。大众,千万不要以为给他人的点评与己无关!切记!】由此而形成山河大地及众生世界生命假相。

 

《圆觉经》有云:“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种种颠倒,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其中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我们刚才已经分析;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即我们对外部器世界的认知。

 

我们一般凡夫总是以为自己真实接触到外界一切尘境,如影像、声音、触觉等等,误以为自己真的接触到这些六尘,可是事实上,我们接触的一切法,无非都是六根缘六尘,而形成的外境,并非是真实的外境。佛经上有云,对于一碗水来说,由于各自业力不同,六道不同众生见到时,各自所见也不尽相同。这里的业力,也即我们各自的六根功用不同。现代科学也有研究表明,我们人眼的可见光和耳能听到的波长,都是非常有限的,这也就是说,我们所见到和所看到的,并非是器世界的真实显现。

 

因此我们一般凡夫众生,因为不知此事实真相,也误以为自己接触到外界,所以经中才说:种种颠倒,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如果我们能够如理作意去观察这些六根的作用,因缘成熟时,就能够观察到我们从无始以来接触的都不是真实的外境,就能够确认六尘的虚妄性了。

 

认识到这种虚妄性之后,就能慢慢破除我们对这个外部花花世界的执迷,更好地生起出离心和精进修行。【对的。】

 

   三、附2:五蕴之心法——受想行识的观修

 

(一)、心法——受想行识之理论

五蕴是指色心二法,色蕴属色法,受想行识属心法。

五蕴是对我们所认知世界的描述,其中色蕴概括物质世界,余四蕴概括精神世界。

上次在观修色蕴时,已得知我们的色身以及外部的器世界,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暂时和合而成,究其根本,都脱离不了无常、无我、苦、空的本质。

当我们的内五色(眼耳鼻舌身)接触到外五色(色声香味触)时,配合意识的作用,就会产生“受”(苦、舍、乐),然后是安立名言(想),进一步就是攀缘执取心行(行)——喜欢不喜欢、发现贪念、想断等等,进而把这些执念留在八识心田里(识)。

以女色为例,首先是我们眼睛看到一女的(色身),然后也许是耳闻其声,鼻嗅其味,身触其感,这样,配合无始以来的色界之男女大欲,我们就会深陷其中,欲罢不能。【嗯。】

进而由于意识的作用,我们自然会产生“受”——两情相悦时的乐,爱别离或闹矛盾时的苦,结婚后平稳夫妻生活的舍。这些感受产生的当下,我们都会给他们安立名言,诸如:漂亮,性感,温柔……然后是攀缘,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心行)——喜欢,依恋,贪执等贪瞋痴,这些种子就会永远留在八识心田里。

 

(二)、心法——受想行识之实践

从对十二因缘流转之观察,我们已经得知,从无明开始,由识到受是过去世带来的因果,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不可能去转变它。即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境(色声香味触法)以及由此产生的触,我们无法逆转,即使我们能做到眼耳鼻舌身五根内闭,也无法做到意根的息灭,法尘犹在。所以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内五色(眼耳鼻舌身)接触到外五色(色声香味触),配合意识的作用,产生受时,清楚地知道三种受觉,认清楚他们的本质,从而不去贪爱、执取。这样就不会再生死流转,从而在生死道中得到解脱。【对的!】

具体到平时的修行中,除了时刻铭记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的大原则之外,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口意,其目的就是要把守六根门头,使眼不贪美色、耳不贪美声、鼻不贪香、舌不贪味、身不贪触、意不贪染一切外尘缘影之法。具体的做法在前面的观修中,已有提及,不再赘述。

 

(三)、五蕴观修之意义

通过五蕴色法与心法的分别观修,我们可以得知,我们的色身以及所谓的情感思想,外面的器质世界,究竟而言,无非是色受想行识五蕴的假合体,都是如幻如梦、生生灭灭的缘起法,破了五蕴,也就破除了我们对自我以及外部世界的执著留恋,这样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才会慢慢消除。配合观心法门,直取本觉,安住本觉,认知那从未有生死的佛性,长久修持,必能获得自在、解脱。【对的!】

 

   四、附3:观心法门之实际观修

 

自从四月份有缘在网上得遇周老师的观心法门以来,一直运用观心法门指导静坐。总的说来,大致有这么几个阶段。

 

(一)、刚刚接触老师的观心法门,也是我静坐半年有余,正在迷惑不知所往的时候。那时,我正式学佛一年半,基本是在南怀瑾老师书籍的指导下,再看一些大乘经典。理论学习一年之后,便也深感一味地讨疏寻经论,不实修,解决不了生死大事。在这种思想下,开始静修。度过最初的散乱、昏沉关,有一段时间内,是一种类似无记的状态。便想起静修中的止、观二论,窃以为自己是得到了一定的止相,接下来就应该修观了。但名目繁杂的“观”法极多,没有明师指导,实在难以抉择,自己又最偏好直截了当的心法,于是,就在网上搜索观心法门,由此,和周老师以及大乘光明正觉禅的师兄们结上缘。

最初运用老师的观心法门时,几乎可以说是久旱逢雨,饥逢王膳。大概是因为有一年多的学佛和半年静修的经历,我并不需要运用随、转、断三法,几乎上座就能安住本觉,特别是刚开始运用的那几次,状态极好,一个小时,不觉就已过去,这是最初大概一个星期的状况。

 

(二)、接着是第二阶段,自以为可以熟练运用观心法门,但却进入了另一个误区,就是保持觉照十几分钟后,往往陷入细昏沉状态,非散乱,非昏睡,只是一种无记无念状态,时间也过得很快,起座后,人也觉得很舒服。汇报老师后,得到老师的指导,觉察大概是自己平时饮食营养,加上睡眠不足引起的。

 

(三)、及时调整了自己的饮食,细昏沉状态就有好转,特别是在暑假里,有时一天三个小时的静修,基本能保持在一种朗朗觉照的状态;当然有时候,思绪会有一些漂移,但能很快觉知并转回;有时候会在静中思考一些佛理,这时候会发现灵感特别多,理解得特别快,即使一些平时忘记的事情,稍一作意,也能想起。【呵,静虑。】

 

(四)、最后谈一谈九月开学之后,自己在学校静修时的一些情况。一人在学校宿舍,除了完成必需的教学任务外,这个月我基本都在静修,每天静坐4-5个小时。这时候有一种新的认识:

第一,是坐得住,之前像这样一天长时间的静修,两三天尚可,太多时间,坐的时候,会有一种坐不住的感觉,这次却很享受,每次一小时的静坐后,便起身运动15分钟,若没事,接着坐,觉得很清静舒适。

第二,再次体会到觉与念之关系。我辈无明故,无始以来,无不在颠倒梦想,也即在分别念(妄念)之中。林林总总的“观”法中,无不是以一念代万念,待那一念固定成熟后,再向上一步,把那一念也空掉,安住本觉之中。

相比之下,观心法门似乎是用能观的“自性”观照所观的法尘(妄念),待照破妄念后,便安住于本觉,其实也就是自性之中;观心法门的“觉”,是“两头俱截断,一剑倚天寒”,直取中宫,直奔佛性而修。念非其他,亦佛性之用;念起觉起,念即转觉。【非念转觉,念即念,觉即觉。您说的是直观经验,可以理解,但结论非真,再体悟一下。】

体会到这一点,在静修时,虽然有时候窗外公路上,不时会传来不同机动车的噪杂声,于我无碍,我只知道声响渐近,车来了;声响渐远,车去了;至于大车小车,却不去分别。有时候静坐的感觉,“觉性”好像是一只匍匐着的狮子,看似懒散,实则时刻警惕着,竖着耳朵,声尘历历在耳,却于己无碍。【“龙衔宝珠,游鱼不顾”,非无游鱼,非拒游鱼,只是不顾,只是不理。游鱼即妄念。】

 

   五、两个问题:

 

(一)、看一些传记中高僧入定,往往不觉周围人事,一般的推叫,也无法唤醒;想到我们修静时的住于本觉,应该是清明朗朗,这两者不知有何区别?

【您说的情况,原因多种,不能一概论之。至于您所讲的区别,是这样的:有人入定是念住,但未必觉悟(觉醒)。觉悟者则未必念住。但念住者可以是觉悟者,觉悟者也可以念住。有人执著于修念住,有人则无执于住与非住。有人修的是世间定,有人修的是那伽(大)定。那伽定可通世间定,世间定则未必通于那伽定。世间定不离妄想心,那伽定则于妄想心非离非不离,但一定不离于自性。】

【或有人问,那为什么修“观照心念”时,对猛烈的妄想要用随转断呢?那不就是“离”吗?这是因为不如此您就会离了自性慧觉而随烦恼流转,那岂非与修行的目的背道而驰?另外,不同的根基需要配合不同的见地,不同的修行阶段也要配合不同的见地,所以修行不能自以为是地盲修瞎练。看书之难也在这里,一个人出了许多书,讲了很多的法门和见地,您如何去辨别其中的差别?您如何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这都不是想当然就能做到的。这一点不予以点明的话,一般人绝不可能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肯定会东一头西一头,矛盾而茫然。今天,顺便告诉大家了,希望大家能够豁然了悟。这就是“江湖一点诀,说出来不值钱,不说你要想三年!”事实上又岂止三年?望大家珍重视之。再接着前面的话说,就算修“安住本觉”,也不意味着要把第一步功夫丢掉,而是二者结合着修,这在《观心法门的实修体系》中讲过了。】

【开悟之后才谈得上那伽大定,在此之前修安住本觉,是相似那伽,是预演,但虽不中亦不远矣。奥妙就在此处。】

【关于无妄念的问题,在《关于“根基法”实际观修的对话》中讲过。】

【最后,修“大乘光明正觉禅”,于法不执不舍。】

 

(二)、不知十八界的观修和根尘识的观修有何不同或侧重点?七月份已经进行了根尘识的初步观修,十八界不知如何入手?希望老师慈悲开示一二。

【蕴处界,蕴是五蕴,处是十二处,界是十八界即六种根尘识。界有分界之义,比如说声非色,色非味,眼不能听,鼻不能闻等即是界。】

【都非常非常好,就这样继续精进!节日快乐!2012-10-1】

 

恭祝老师双节快乐!

 

学生无

写于2012年9月28日

 

 

六、向水而鱼(刘婉琪)——2012年9月修学汇报【点评】

 

   周老师:

   您好,这是我这个月的修行日记:

 

   9月2日

由于后天就要离开寺庙,就解禁了甜食和止语,大概是昨晚没有睡好觉的关系,意志力薄弱,吃了好些巧克力。下午散步的时候,情绪低落,很想回家——但我知道不是物质世界那个家,即使回到那个家,我的心也不会就此安宁下来,我是想回到精神世界的家吧,我真希望自己的心能永远和佛陀在一起。观察自己有此念头和情绪的原因并不容易,比平日复杂许多。有对苦的厌弃,对安乐的向往。有身受之苦,心受之苦,有想蕴之分别——安立了一个更美好的境界,有行蕴之对美好境界的欲求,以及陷入这个妄想世界的痴愚,还有识蕴之了别与分别,在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与念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道在迩,何必求诸远?】

 

晚上做大礼拜半小时,非常疲累,心中烦乱,屡屡想要中途放弃。做大礼拜时我会在心中默念:请将众生的业障都除去,让我承受众生的苦。有一刻,我突然觉得,这身心之苦确是我的,也是众生的,我们有着同样的身受之痛苦,同样的焦灼欲求和迷茫无明,很多人更比我痛苦很多倍,所以我做大礼拜消的是我的业障,也是众生的业障,我们本是相同的、一体的。这样想来,意识便有些抽离出“我”这个身体,看着自己的苦,如同看着所有受着身心之苦的众生,也就安于做大礼拜了。【发愿并观想一下就好,对您来讲,观得过多容易疲劳,要适度。】

 

   9月7日

这些日到了德文郡,住在一位eurythmy老师朱迪斯家,朱迪斯待我很好,非要把她的床让给我睡,她自己则睡在客厅的沙发床上,这一路上总遇到好心人。由于不是自己的地方,心中不太安宁,很难精进。生活一动荡,我就容易放逸,但每天仍坚持早晚打坐,即使是很短的时间。等回国请到纸版的《地藏经》会改念《地藏经》,那时《心经》会暂且搁下,时间精力有限,还是专一些比较好。自打上次被老师批了一通后,我便反省了一下,修道确实不能急于求成,这是长久的、生生世世的事业,所以我现在也不急着非要马上到网上去下载《地藏经》了。《心经》确实只限于头脑理解中,无亲历之体会,读《心经》是看到网上有开示说不必懂,只管念,时候到了会其义自现。不过老师让我念《地藏经》,我应遵师命,受教奉行。

今天又吃了好些巧克力,回忆起小时候,自己并不好甜食的,喜欢甜食始于自己独自在外生活的那一年。心理学上说,口欲源于缺乏爱;在佛理上,口欲与爱欲都属贪爱吧。我无法控制自己对巧克力的欲望,就以观苦的心理来看着自己摄入大量的巧克力。其实两块巧克力下肚以后,腹部的身受并不觉得是乐了,舌根之受也变得有些苦——有些太甜太腻,唯一驱动我继续吃巧克力的,应是行蕴对意根之乐的追求吧。吃过巧克力我就躲在房间里哭起来,我明知道这么多巧克力是自己虚弱的身体无法承受的,也很影响晚上的修行,却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我难过又自责,觉得自己非常对不起老师的教导、浪费了老师的时间,老师您狠狠地骂我一顿吧,让我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放逸,我也难过自己的意志力是如此薄弱,被行蕴牵着鼻子走。若放在以前,这仅是坏苦而已,不致使我哭泣,但现因自己对佛法的追求,又生起了求不得苦,真是苦上加苦了。求不得苦源于贪爱,贪爱源于执著,执著源于认为有“我”的存在、源于无明。或许是自己业障太重了吧,希望念《地藏经》能使我慢慢坚强起来——我又在渴求了,渴求本身就有着我执与无明之苦,同时又为未来播下了苦的种子,就这样不停歇地陷于苦的循环之中。大概由于自己今天很难过很难过,真是体会到了自己身在苦中,深深的苦,无法自主。哭泣之间,想起老师有关于菩提心的教诲,祈求众生都不要再承受这样的苦。

 

   9月12日

转眼到德文郡已有一周,感恩老师的开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既然我暂时无福报做专修,不如做好现下的工作,这些天观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确也有趣。

这一周其实不算忙,但确实有些乱,饮食起居不太规律,更主要的是心之不安,使得修行的状态时好时坏,但渐渐恢复到每天修行一个半小时以上。

【看了上面这几段,想说几句话了。我想您还是对自己要求过高,对现状有些理想化。其实人生就是一个颠簸的历程,或为学业或为生计。身体健康又安安稳稳,无忧无虑,这样的时光或许能有一小段,但相比整个人生则一定非常短暂。这就是我们对人生要拥有的最基本的认识。正因为人生有如许多的痛苦和不如意,精进修行的话才会较快提升。凡事有利有弊,对修行者来说,人生的弊是痛苦太多,人生的利是修行会快。

您现在下决心要好好修行,这是非常好的开端。但修行也要结合自己的环境和身体状况等因素,这就是要“自恒调适”,是自我的调御。您的修行,一开始不要量太大,要慢慢适应,慢慢增加。既然是长期的修行,就不急在一时。大家的修行不能一刀切,对每个人的要求也因人而异。对您的要求是先放下对解脱的执著,放松身心,轻装上阵,从简单的开始,每天修一些就好,不用着急。您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把身体休息好,调养好。身体健康了,精神放松了,才能更好地修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观苦的体会:思维常常会无意识地就到了漫游状态——行取蕴之苦,不过这些天在发觉打坐走神时,不会再像过去那么懊恼了,觉知再回来就好,既然行蕴非我能够主宰,我懊恼也是没用的。【对呀,相当于因地制宜嘛。】另外,在生活中,自己好像总是想要达到某个目标,比如明明有足够的时间走回家,却常不知不觉地在心中奔向目的地,或者发现,一朵漂亮的花已被摘下,自己不知不觉地做了采花贼。发现后,觉得自己的苦在于被五蕴束缚之不自主,再进一步,觉得更深的苦在于感觉有个“我”被五蕴束缚了。有的时候,心里安宁,再观苦时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不想总是把行苦套在我执和无明上,这样的话,是我思维的结果,而不是体会的结果了。于是反复去寻找自己在这个时候的苦,结果发现这时候的苦,就是自讨苦吃之苦——想要找到一个苦的苦,应属于行取蕴中的贪和痴吧。有的时候也觉得,观苦好些时候会流于头脑分析中,弄得自己有些累,不如直接观心来得安宁和放松,观苦也是苦呢:身受之苦,感觉到脑袋有些紧绷;也有意根之苦,心里想找到苦而带来的烦躁。【别着急,慢慢观呗。有的人还觉着无从观起呢,您这好多了,只是身体虚弱,精神不济,不能长时间用功罢了。那就每天少观苦多观心。修行要灵活。】

 

还有关于苦的体会得益于阅读《地狱游记》。

阅读这本书时,常会生起疑问,这到底是作者亲眼所见,还是有幻觉的穿插,或是写时有所杜撰呢?比如,书中记载自杀之人会入“枉死城”,而以前有见到开示说自杀之人的灵魂会因为其业力的吸引,而无法离开自杀的地方。哪一个才是事实呢?

不管怎么样,看完后的心情是沉重的。记得有一天看完书后做大礼拜,或也因身体疲累的关系,觉得整个身心都非常沉重。当我内心默念“让我承受众生的苦”时,我觉得真是心力不足:地狱里受苦的众生这么多,所受苦又这么深重,我真的能承受吗?我真的愿意承受吗?我自己都不愿意遭受这样的罪,还说要为众生受苦,岂不是违心吗?或许我的礼拜只能帮助自己和众生都消消业吧。【发愿也有个过程,能承受多大愿,就先发多大愿,又不是以后无法调整。】

书中狱官说,不要同情这些自作自受的众生。我觉得一方面确实是他们自己种下的因,当然也得自己吃下其果。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众生确实值得同情,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跳出行取蕴所制造的强大业力,他们所做出的恶业,皆由贪瞋痴疑慢各项或几项共同作用使然,也因执著于自身的存在而来。然而,如同他们在阴间被牛头马面驱赶向前而无人身自由一样,他们在阳间时也被各自的业力驱赶着,无自由可言,所以恶业既是他们自己种下,却又难以说是他们自己种下。他们就像一颗颗棋子,虽然按理说没有下棋的人,而我却也不免思维,棋局会缘何存在?他们也如同我自己,我明知道多吃甜食会对自己身体和修行均不利,却仍无法抗拒贪欲的作祟而吞下数量可观的甜食,如果我说那些众生是自作自受,不也等同于说自己是自作自受吗?我确是自作自受,然而,我又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无力与这样的欲望抗衡,感觉到自己的无助和不自主,我既怜悯自己,也不免同情众生。【狱官是“正直无私之谓神”,所以如此说也没什么错,我们不能一概按菩萨摩诃萨的标准来要求神祗。其实,对我们自己来说,当听到有人因为不如意而抡刀砍向十几个幼儿园的小孩,有人闯入女生宿舍杀死三个女生,有人依仗权势草菅人命并官官相护时,心中对这些恶人作何感想呢?站在世俗谛的角度看,他们必须被严惩,这是天理昭昭,因果不爽。站在胜义谛的角度看,诸法无自性,请问是谁杀死了谁?谁是杀者,谁是被杀者?学佛应该通达胜义谛,随顺世俗谛,二者双运。】

今天看完了《地狱游记》,再去打坐时,泪流不断。先是念及自己母亲,但愿自己能好好善待和包容母亲。又念及父亲,望回去后,有朝一日能成功使父亲信佛,不要经历地狱之苦。再念及自己,多半是自己以前造业太多,才使得自己今世浑浊不堪,身体虚弱,贪瞋痴慢犹为严重,所以才会经不起考验,生活稍有变动便道心不稳。我感到自己是这样地无力,泪流满面地在内心里祈求十方三世的佛主和菩萨帮助我,也恳求老师能指引和帮助我好好向道,不知老师可曾有感应到?

坐中还觉得自己应多做善事,多积善德,少造恶业,否则身体污浊沉重,就别指望此生能开悟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也有一刻觉得,这一切都是虚妄,无奈这只是第六意识作用,而不是亲历,所以心中并无清明,只有翻腾。【由推理可知,所记述的都是事实,因为实在推翻不了,这就是“比量”。我们无法全靠“现量”来了解事物和真理,比方说内脏我们看不见,但我们相信科学所描述的;我们没去过地狱道,也没到过净土,但我们相信那是存在的,等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相信权威。佛教的权威是谁呢?当然首先是佛陀,那他的话就是真理,这就是“圣言量”。《地狱游记》所记载的内容,同《地藏经》所讲并无不同,只是前者更广泛,更贴近现在的世间,所以可以把它看成是对后者的补充。】

另外思忖自己对甜食的欲望,想起《抱朴子》中说“甘多则伤肾”,另又联想起男女交媾过多也会有损肾气,并且古人说“食色性也”,或许嗜食甜食更与色欲相通?我觉得自己在男女关系上看得较破。自己追求智慧与爱,就期待伴侣是个智慧而博爱的人。其实与其这样向外寻求,还不如自己好好修行。然而理性如此,欲望却是不减的吧,或许色欲有很大一部分转移到食欲上了?【呵呵,我倒觉着无论如何食欲也代替不了色欲,因为至少有句话叫做“饱暖思淫欲”。色欲其实很容易观察和体会得出来。喜好甜食部分跟体能不足相关,这种相关又跟自己对体能的渴望有关。当然甜食还有心理安慰的功能,心情不好的时候容易思食,有些人就养成了暴饮暴食的习惯,更有人因此而严重改变了体形。所以我一再说,您要放(卸)下来,别着急,一步步来,要允许自己慢慢提升,允许自己的心态出现反复,不要把弦绷得太紧了,容易出问题。】

这些天的修行退步,小小的进步只有:经过一个月的习惯培养,总算记着在饭前念及神佛与众生,但还没能做到在生活中时时都有此念。

 

   9月14日

昨天等红绿灯时,想要观空,但意识却有两次自动地跑到了马路对面。看马路对面的行人,莫不是如此,急急地想要过到这边来。我们在着急什么呢?为什么我们总想要到达哪里?到了马路对面又怎么样,不管走向哪里,最后都是要走进坟墓的,但我们却全都执著于眼前的景象。

我从小就不喜欢在自己看书或做事时受到他人打扰,貌似“专注”,实则是执著太深。今天在学校有几次遇人和自己寒暄时,意识到自己的内心又不安宁地想要继续自己的事情,于是不禁自问,我这又是想要到达哪里呢?我不过是又迷失在这个颠倒妄想的世界了。这么一想,便放松了些之前的执著,也能较安心地关注谈话的人了,但我也不想费力去理解和跟随他们所说的东西,更多的是看着他们执著地表达着自己,看他们与我一样紧抓着这个颠倒世界,有那么几刻,心中生起一丝怜悯和温柔,是我执放淡了些的结果吧,不过这份力量仍很微弱。而且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里,仍是忘了要觉知,只能告诉自己,不要急,路还长,我才刚刚启程。

老师,不知道这样来观苦,可不可以?这是智慧自动处理的结果吗?还是我又没有踏实地渐次学习了?【知道问题,问题就已经开始被解决了,慢慢来,现在这样逐渐踏实放松下来不已经是很好的开端吗?心里的执著牵挂少了,心眼自然就会明亮,整个人自然就会洒脱自在。】

明天要换到另一个城市了,才稍稍安顿,又要整装待发。

 

   9月18日

换了新的地方,而且几天后就要归国,这使我心绪不宁,饮食更加不节,修行也大受影响。有时自恨甚深,竟有想要了断这肉身的念头,但这并非是离欲心所使,而是更大的贪欲所致,强烈的求不得苦的表现,其实我是怕死的。【对进步的执著太强烈之故。】

傍晚走在空旷无人的草坪上,独然无助,又不禁泪下,老师您在遥远的地方,身边也无一师兄可以鞭策鼓励我,阿弥陀佛更是连影子都看不到。真是羡慕印顺法师,在他打坐犯昏沉时,本焕大和尚就给他一巴掌。此刻我多么希望有人也能给我棒喝鞭斥啊,可惜我没有这个福份。

修行静不下心,便阅读憨山大师的传记。读时想起老师上次点评说:难道修行人就不生活工作了?联想起自己的工作,是和音乐艺术及舞美大相关联,易使人浮想连翩。但看憨山大师当年,将文学书籍全部烧毁,不再想进举一事,专心求道,后并有开示胡顺庵“密于事者心疏,密于心者事达”。也想起弘一法师舍去教职出家后,舍弃了除书法以外的众多文艺。另有老子说,“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还有佛教戒律中,“不歌舞倡伎”。而修行人的工作,如六祖,当年只是舂米而已,不必在头脑里去构思音色画面。虽然老师批示中有说:心应万物,常应常静。但先贤大德未悟之前且崇尚清静,而自己这不成器之躯哪能就“常应常静”了呢。仅看自己面对生活中如此小的变化,就无法安心修心,深感自己如一株嫩苗,尚仰赖一个清静环境的护佑。只可惜自己福德尚浅,因缘不具,现也别无他路,或许老师的意思,更多在于:既然不能改变,不如暂时接受,在有限的条件中尽量修行吧。【唉,六祖混迹在猎人堆里,整天看着他们猎杀生命,不也一呆十五年?法藏大师,不仅是华严祖师,书法更是一流。佛家重视的五明包括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和内明。习藏密者有的还要通绘画技法,因为要画曼陀罗。另外,您又不是出家人,您要生活,怎么可能不从事一门职业呢?怎么可能不下功夫呢?看问题要全面啊,不能一味随顺自己的烦恼,戴着有色眼镜看事情。再说,您把艺术学好了,也可以用来供佛菩萨啊。给佛菩萨舞上一段,歌上一曲,不是很美妙的供养吗?佛在《地藏经》中也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地藏)菩萨像前作诸伎乐,及歌咏赞叹,香华供养,乃至劝于一人多人。如是等辈,现在世中及未来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辄闻其耳,何况亲受诸横。”另外,用音乐艺术来净化人心,不是很伟大的事业吗?悟之。】

现在能做的,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积聚福德资粮为要。或者说“诸(恶)业莫造”。现应在生活中时时检点自己才是,不要贪着于眼前利益。

傍晚散步时,头脑里想了这么多东西,都是围绕自己在打转,不时因心乱无助而哭泣,偶尔又觉得自己这副模样很好笑:之前还不想观苦,说一切皆空,但却只是玩头脑游戏,“空”得仅有空谈理论,习气与我执却是如此严重,实是深陷苦海啊。

 

   9月28日

这些天的修行大大退步。先是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呆了一周,接着回国陪父母并倒时差,然后到学校附近的朋友家里暂时借住,安置房间。这期间内心起落不定,一团乱麻,有那么两三天就真的一天只坐五分钟了。

…………

从这个月起,我要开始念《地藏经》了,我的业碍太重呵,或许我需要把念经的功德首先回向给母亲吧。【回向可以重重回向,心要广大,不必担心功德不够分。】

小学教师培训已经开始,这两天白天参加培训,晚上头脑里尽构思着怎么样去带领学员们做活动,怎么样去做得艺术化,难得有回到自己的时间。

晚上开会的时候,大家在讨论怎么样做艺术化的活动来庆祝中秋节。有一刻我觉得,我曾经也追求艺术的美,现也仍喜欢美妙的事情,但究竟这些都是表象,是细枝末节的事情,我们却得为此花费诸多的时间与精力,呵呵,也是我贪欲太强吧,想抓住那个最重要的;但又有一刻我又想,是不是我的见解又出了问题,为什么所有的人都这么投入工作,如同去年的自己,但现在的我似乎在想入非非,一点都不脚踏实地。【做事情能投入其中,并运用智慧把它做好,这本身就是修行。人类是一体共生的,若无世俗社会,我们也没办法生存,那还怎么修行?而且,离开世俗,我们又去哪里修持和应用佛法,那岂不成了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这次的报告做得很差,也觉得无脸上呈给老师,谢谢老师的批阅!

合十感恩!

祝愿老师中秋节快乐!

【真实的就是好的,就能帮助自己和启发他人。祝健康快乐吉祥!保持微笑,保持微笑的心境!2012-10-1】

学生向水而鱼

 

本文若能于读者有些许贡献,愿将功德回向给上面六位佛友,祝大家诸事吉祥!早证菩提!并愿与大家共同回向: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周承松记于2012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