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33 叶子学佛观心对话录(一)

(2023-02-02 14:37:52)
标签:

叶子学佛观心对话录(一)



本文缘起


佛友叶子(本名赵烨),在网上看到别人转发的我的新浪博客,写信与我结缘。对于其学佛疑惑,本人不揣冒昧地给予了一些建议。虽然我辅导得不怎么样,但叶子同学进步很快,实在令人赞叹和欣慰。我们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微博进行,并没有直接的电话沟通。现将微博上的相关对话摘录成文,个别字词略作变动,奉献大家,希望能对其他刚学佛的朋友有所助益。如有些微贡献,愿将所有功德回向赵烨,祝其道心不退,早日见性,自度度他,行菩萨行,证大菩提!并以此回向法界,愿所有众生皆共成佛道!

 

地藏经专修及答疑

叶子:

最近在网上看到您写的关于学佛次第的文章,对刚刚学佛的我帮助很大,理清了之前很混乱的思路,非常感谢!我是您的第一个粉丝哦。呵呵!(2010年10月30日 22:46)

 

周承松:

您的留言对我而言是一个惊喜。非常高兴能帮助到您!常交流吧,不过,我并不是每天都登录的。祝您学佛能有个好的开端!(11月6日 22:43)

 

叶子:

谢谢您的鼓励!我把您的这篇文章也分享给了一些学佛的朋友看,希望读到它的人也能从中有所收获。我还在初级阶段,还需要多多努力去理解和领悟,呵呵!(11月7日 12:23)

 

周承松:

哦,那您目前在怎么修呢?在看些什么呢?(11月13日 14:14)

 

叶子:

最初时结缘了不少经书,唯独愿意看《地藏经》,但看了一段时间后觉得不对劲,越读越心烦还挺难受,没有办法便放下了。现在在学习《心经》和《阿弥陀经》,定了目标就是把它们都熟练地背下来,希望能把这两部经弄明白,您能提些建议吗?(11月13日 21:49)

 

周承松:

诵经非常好。不过《心经》一时半会儿您弄不明白,那是总集归纳提炼,但是可以背,有加持力,只是道理不容易很快明白。读《地藏经》心烦未必是坏事,在帮您消业,过一段时间就会好。您可以按照我写的仪轨去诵,比较全面。研究佛理方面,我提到的根基法部分,应该逐一学习。即诵经和佛理并重!(11月14日 15:15)

 

叶子:

谢谢您的建议!诵经是不是要反反复复念得越多越好?多听一些唱诵的歌曲有没有帮助呢?挺喜欢听唱出来的《心经》,听的时候心里就默默跟着念,有时候会有杂念,有时候就很平静。(11月14日 20:25)

 

周承松:

诵经时要专注,随文入观,深入经义,不要图快,不是在赶工。诵经的心,应该是恭敬的、感动的、赞叹的、敬仰的、向往的、学习的、思悟的……这样修,当然越多越好。有的人,我要求他们按仪轨修200-300遍《地藏经》,作为基础。只要真正修起来,心境和智慧等方面的变化会很明显。

 

佛乐、佛歌都可以听,对静心有帮助的作用,大家都喜欢。但那些都代替不了专修。研修基础佛理,并从一个法门入手,先修起来,这个最重要。平时,时时观照自己的心,不要使其放逸。有过,则赶快忏悔改之;行善,则不执著不求报。至于杂念,不用管它,可以读一下《观心法门》。(11月14日 20:59) 

                 

叶子:

从开始学习经书到现在一个多月吧,已经觉得内心发生了一些变化,看来还应该多多按照正确的方法去修。您提到的法门如何理解呢?是说要把一部经修明白以后才接着修下一部吗?在那么众多的经书中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呢?我的问题是不是太多啦?呵呵。(11月15日 22:19)

 

周承松:

先修地藏经吧,如果愿意接受建议的话。呵呵。看一下博客吧,希望能好好体悟。另外,读经不在多,在专,在于帮助实际的修行,在于身口意的转化。修行要修什么,在以前的博文里已经反复强调过了。晚安!努力!!(11月16日 17:20)

 

叶子:

认真地读了您的博客,发自内心感激您的指点。“修行好比烧开水,要持续加热,水才会开。”这个比喻特别贴切。自己既然发心要学佛,就特别希望能打好基础,一点点领悟佛法奥妙,增长智慧。我接受您的建议,开始修地藏经。呵呵,如果遇到一些疑问或不解之处,还望得到您的帮助呀!(11月17日 22:26)

 

周承松:

有这样的发心,坚持不懈,就一定能修好!对于疑惑不解之处,我会尽可能帮您。(11月18日 13:12)

 

叶子:

佛菩萨的话对我来说还太深奥,不能体会到要如何去做,需要您的指引,总是在读了您写的东西后有所启发,尤其在如何行如何想的方面。您把其中的道理讲得很通透,我其实也还有不理解的地方,是需要时间去领悟吧,自己要行动起来才好。今天我修过了。(11月19日 23:39)

 

周承松:

能每天一修,就是善莫大焉!文章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很正常,可以留着慢慢思考,在学习和修持中去体悟。如果过一段时间还是不解,可以跟我提出来。思考研究过后,再拿到答案,帮助会更大,更有利于自主能力的提高。当然,如果疑问对当前的修行有影响,就直接提出来吧,别耽误了。(11月20日 10:43)

 

叶子:

这几天读《地藏经》,念一卷下来大概得花四五十分钟,并不容易,念得口干舌燥的,呵呵。倒是在念的过程中,精神能渐渐集中在经文的内容里,就不会想其他乱七八糟的事了。还有个问题想请教您:咒和经文是什么关系?好像每一个经文都会跟着相应的咒,读不出是什么意思,挺难理解但似乎又挺重要的。(11月21日 20:47)

 

周承松:

读熟后,一部下来大约一个小时。至于咒嘛,《地藏经》的“正文”中没有吧?我写的仪轨中有咒,诵前和诵后。基本上顾名可思义,专心诵就可以了,不用管每个发音的具体含义。咒的意义很深,属于不翻译的部分,因为没办法直接对应。因此,照诵就成。补阙真言,是修补修法诵经过程中的过失,包括不专注、妄想等。念诵的方法、要求,在仪轨中有专门讲到。照着修,应该不会太累。不过,如果思绪很波动时,声音可略大些;平稳下来,可以把声音放小。这样就不容易疲劳。

 

这样吧,刚开始你就这么修好了:洗手漱口或刷牙(如果您不再吃东西了)等自我清净后,端身而坐。先诵加持咒、清净身口意真言、安土地真言(请地神护持)、普供养真言,然后从第九项修到第十三项。先这样把地藏经修十遍吧。修完告诉我。

 

如果坐在椅子上,就只坐三分之一,腰身要自然挺直一些,别塌着,但也别故意往上拔。如果是盘腿坐,臀部下面要垫一下,会坐得比较稳,也要把腰自然立起来。腿累了可以左右换。坐着诵经,前面能有小桌放经会比较好些。手机什么的都调静音,万缘放下,专心致志!有释迦牟尼佛和地藏菩萨像,就立在前面,没有也无妨。(11月21日 21:23)

 

叶子:

真详细啊,了解了要怎么去做啦。我手上经书里的咒和真言与您写的在音译上有点差别,而且没有加持咒。您写的比较全,字比较好认。我好好修上十遍再和您谈谈心得,呵呵!

 

您可别笑话我笨啊,还真的不了解这些细节,属于初级菜鸟型了!(11月22日 23:02)

 

周承松:

呵呵,别说自己菜鸟啦,初学者都差不多,每个人都一样。另外,初学者能够发心好好学佛,就已经值得别人尊重,这可是佛说的哦。好好修吧,支持您!(11月22日 23:57)

 

修行的缘与路

周承松:

根据您的情况,有几句话想跟您说说:

1、保持平常心态,凡事随缘,看开些,得到的未必是福,失去的未必是祸。这不是劝人的话,也算是实际的人生经验吧。

2、不要老熬夜。

3、不管是因为什么初衷,能学佛都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这也是我发自肺腑的话,佛法确实能实证,佛学里没有空话!

4、学佛要坚持下来,每日一修!您将会得到实际受用。您那么聪慧,一定可以修得很好!(11月23日 22:41)

 

叶子:

我学佛的缘起您大概也知道了,随着对佛法越来越多的了解,认识到自己产生一种愿望要去更深入地学佛。(11月24日 23:55)

 

周承松:

呵呵,说句非常客观的话,所有促使我们学佛的因,都是善缘!只不过虽是善缘,但未必在当时就能让我们感觉舒服。太多的所得是在未来,或者说从当时开始一点点累积,在未来的某一天产生质变。到那时回过头来,我们才看清了过去和此时的路…… (11月25日 19:06)

 

文章略讲

叶子:

的确是您说的那样,回过头来看时才明白发生了什么,才发现原来不是当初那种糟糕的感觉,是有所得的,呵呵!前两天没上网,现在去看看您的博客。上次您写的婆子烧庵和抱女过河两个小故事蛮有趣的,我所能体会到的是修行不只是坐在家里闭门修,若能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影响后还有和修行时一样的心境,才算达到了境界吧。

 

另外,您的文章对我来说有些深了,呵呵,好像明白又好像不明白。“佛法的核心内容,翻来覆去地归纳总结,的确就是这几点:出离心、菩提心、中观正见。佛法是指导我们修行的理论和方法,所以它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帮助我们培养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对其他众生的态度。”这个我先记住了,想在修的过程里逐渐领会吧。

 

还有,您提到的在开始学佛时,可找一种根基法同时实践着,我现在的情况适合开始这么做吗?这两天念《地藏经》的速度快了些,一般不到30分钟可以读完一卷,杂念还是挺多的,还有就是坐得腿麻得不行,呵呵。 (11月25日 23:42)

 

周承松:

我是尽可能用简单的文字把重要而深刻的佛学要点写出来,其实并不容易很快就能明白。字面意思懂是一回事,发自内心的体悟需要长时间的实践。但是,首先需要有整体的正确的认识,因为理论(见地)指导实践。所以,您的理解是对的,先记住了,在修行的过程中以之为指导,不但方向不会错,不会走弯路,而且也会以个人的最快速度去领悟,因为在您心中已经有这个概念了。如果有人说觉着很容易,那他懂的还只是表象,还只是埋下了一颗种子而已,越往后学他会体会越深,越能发现出不简单来。

 

根基法

周承松:

您现在修地藏经就已经是在具体地修行了。我说的“根基法”是指四圣谛、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五蕴、十二因缘、三法印等“法义”或“教义”,是需要阅读、分析、思考、观察、体验的佛理部分。我的意思是具体实修和佛理研究学习,这二者要结合起来,不要忽略某一方面。简单说,就是学习加实践。

 

妄念

周承松:

在修的时候,杂念不用管它,只专心于经上就可以了。您会说一会儿就跑了,专注不了啊。对的,刚开始这是很正常的。它跑不要紧,您把它再拉回来呗。慢慢的它跑在外面的时间越来越短,专注于经上的时间就越来越多。这就是在同时修定和修慧。发现它跑了,知道自己的心境,还能把它拉回来,就是定慧的开始。

 

修前准备

周承松:

修法之前稍微活动活动身体,要穿宽松些的衣服,这样身体和心理都容易放松,腿麻的程度也会轻些。不过,坐久了都会麻,实在坚持不下去,可以慢慢放开,捋一捋按摩按摩。其实盘坐对腿部经络的畅通非常有帮助,虽然会麻,但麻后会很舒服很轻便。记住,臀部下面垫一下,后面不要靠,注意防风保暖。

 

公案婆子烧庵”

周承松:

对了,如果您是那则公案中的主角,您会怎么回答?就是说直接的答案是什么?(11月26日 12:23)

 

叶子:

呵呵呵,想了半天,挺难回答出来的。我接触比较多的是《心经》了,由此想到关于空的说法。主角可以说:“你抱的人未必是真正的‘我’,抱我的人也未必是真正的‘你’,若没有起任何念,抱我和抱一棵树又有什么分别?”自己瞎套的,不知对不对呢?

 

四圣谛、十二因缘及持咒

叶子:

根基法里可以随意选择一个开始研习吗?还是说由某个开始循序渐进比较好?

关于杂念明白啦。有时白天事情杂乱,晚上的念想就特别多,情绪上也会很波动,要读一会才能安静下来。还有,仪轨第十一项里有一句咒语“嗡钵喇摩邻陀宁梭哈”读了好些天发现不知道是什么,我的书里没有,您写的是持咒,是什么咒呀?(11月26日 21:51)

 

周承松:

佛陀讲法是从四圣谛、十二因缘这些开始的,就从这里研究起吧。持咒就是您说的“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就照此诵就可以了,拼音即“ong. bolamo. lintuoning. suoha”,顾名思义是消业的。其实,修法一次的时间不宜过短,否则还没有进入状态呢。您已经有体验了吧?另外,修之前就要收敛心神了。

 

四圣谛和十二因缘要反复揣摩,都是很不简单的法。平时有空还可以多诵“那摩地藏王菩萨”或灭定业真言,或者思考一下四圣谛和十二因缘法。学佛要用功些才能较快有收获。当然还要时时观照自己的心,要把心照顾好。这些虽然说起来比较多,但真做起来,彼此也没什么影响或冲突,熟了就好。(11月27日 15:06)

 

念诵的关键在恭敬

叶子:

是呀,一下子觉得有好多要去做去学。修的时间短确实状态不稳呢,觉得大约用一个小时念诵是可以承受的,虽然有点累,但功课完了后挺轻松的。收敛心神真是个大挑战呢,常常会有很多想法。知道这样可能不大合适,但确实借助不停的念诵,对我的思想专注有很大作用呢,呵呵,我会尽力学着在修前控制好的。(11月27日 20:57)

 

周承松:

在开始做功课之前的准备时,就要往这方面想了,就要往经这方面惦记了,这样进入状态会快些。至于念诵过程中的走神,很正常,谁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到完全专注,赶快发现赶快拉回来就可以了。主要还是在心的庄重、恭敬上,越重视就会越专注。佛菩萨不妄语,经中所言全是真实。(11月28日 12:35)

 

修法过程的身心调整

叶子:

您的嘱咐我记下了。已经开始一天诵两卷了,呵呵。昨天又仔细看了您写的《观心法门》,让自己有意识地习惯性地去应对各种念,随、转、断三种方法里倒觉得断的效果立竿见影,有点懒人取巧了。(11月28日 21:19)

 

叶子:

修法方面一直坚持没间断。这几天按要求做也没碰到什么问题,就没敢打扰您。基本上每天两卷一个小时,实在累的话就一卷,已经七遍了,经文的大概内容比较清楚了,不过有一些词句的意思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还有就是不管怎么盘腿坐,总是右腿麻,大概右腿提前衰老啦。(12月4日 19:44)

 

还有两点体会:一是虽然只诵了七遍,已经开始佩服诵几百遍的人了,觉得真是磨练耐性,呵呵;二是没诵经的时间里学着调整心态到平静,并没有刻意压抑念头,但有时会突然心烦意乱起来,也可能就一会儿,好像要发火一样,和平静的状态反差好大,所以就注意到了,但不知是怎么回事?(12月4日 20:03)

 

周承松:

人的两条腿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左右不平衡是正常的。坐端正些,两面受力要均衡。麻不麻不管它了,忍不住就换呗,那不是重点。

 

心情的起伏也很正常。平时您就这样,只不过以前没有注意罢了。好比屋内的灰尘,阳光一照就显得很多,其实平时就是这样,没有光线觉察不到而已。光线就是我们的观照力。另外,心念本身就会变化,不可能永远一致。(12月4日 20:34)

 

把《观心法门》再好好读读吧(几遍肯定不够),多结合实际经验体会。有时间的话,其他的文章也应该反复多读,随着修行用功,会逐步加深理解。刚开始肯定走马观花,比较表面,这也是必然的。(12月4日 20:37)

 

如何对治“念头”

叶子:

念头多是别人给我的客观评价,挺担心它成为我学佛路上最大的障碍,从内心来讲希望能好好调伏这些念并善加利用。之前看过了《观心法门》,主要记下了一些如何做的要点,我再反复阅读体会一下。(12月4日 21:29)

 

周承松:

呵呵,念头多不算什么缺点,应该算是发散型思维吧。八正道里有正念、正思维。多思考佛理,多在生活中、自己的起心动念中思维学习过的佛理就好了。另外,对自己的每一念心中都要知道,按照文中教您的去做就没问题。(12月4日 21:39)

 

叶子:

听您这样讲,我挺宽心的,呵呵,我就是那种发散型的思维,有时能集中,有时就散得没边儿了。您所提到的念起觉照,觉可以理解为发觉自己在起念吧?可是照有些难理解,就算是照到了生起的念,有的知道为何起,有的不知道,那要用佛理来把这个念分析清楚吗?其实就算明白了,以后碰到同样情景或事情还是会触发的。(12月5日 19:12)

 

周承松:

呵呵,不是在《观心法门》中讲过了吗,观心可分为四种方式,其中就包括分析和观照。分析就是分析为什么,主要是针对妄念,也就是贪瞋痴念而言。观照就好比像光一样照着念头。照的前提是“觉”,就像您说的,发觉的觉。照的时候不做分析,妄念本妄,一照就灭。

 

如果发现念头(如瞋念)非常强烈,虽然照着它,它还是顽固地在奔跑不停,那可以用“随、转、断”法。不愿意用“随”,就用“转”或“断”。(12月5日 19:54)

 

另外,分析时其实能够找到缘由。您说不知道,那只是因为定力欠缺,尚未能发现细微的变化以及起承转合。慢慢就可以做到了,这就是功夫的含义。分析自己的起心动念,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就应该忏悔,加强学习、思悟,并努力改进。这就是修行的意义,即修正自己的行(包括身口意三方面)!

 

还有,修行是长时间的事,也是逐渐的事,并非一蹴而成,要做不间断的努力才行。所以,关键是要做到“恒”。如果要问什么是修行的一字诀,那就是“恒”!要做到不惯着自己,这就是对自己“忍辱”的含义(另外还有对外的部分),也是“精进”的含义,还是“苦行”的含义。

 

再加一句吧。其实“分析”也离不开“觉照”,您都没有发觉自己的起心动念,那还怎么分析呀?那就只好每天找固定时间来回忆反省了,如同“吾日三省吾身”那样。观心法门比较抽象,慢慢练习就好了。功夫和成就是在不断的努力中获得的,即功夫=时间×努力。您一定行! (12月5日 20:17)

 

叶子:

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自己的问题好像在于对于生起的一些妄念可以分析出源头,也能发觉在起念,但却除不掉,好像非常根深蒂固的样子,总会时不时跑出来。我是这样想的,贪瞋痴的妄念既然有生出的地方,也应该有灭去的地方,观照后是不是把它们照到什么地方不再出现,等于说是消除了?

 

这两天好像有些犯糊涂,原来明白的道理忽然又不太明白了。重读您的文章时原来以为懂的,仔细看来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我会坚持修行的,也许现在很多东西还不明白或者不能正确地理解,但是每天坚持诵经这件事本身就已经对自己的身心有了帮助。(12月6日 20:49)

 

观照妄念与持戒的重要性

周承松:

妄念本“妄”,即属虚幻。从没有哪个妄念能一直呆着不走,念头如流水,没有哪一个水花能始终不动,能不动的只有觉照,其他的都会变化。所以,根本上说,不用管妄念去哪里,它自己本身会幻生幻灭,像水泡,一个个冒上来,一个个灭掉。(12月6日 23:55)

 

但是,如果贪瞋痴念永远都在不断出现,那就会有两个问题:一是您根本就做不到观照,这是客观事实,原因是您一定会被它带着跑,身不由己!二是修行无长进,始终是六道轮回的凡夫,没办法解脱。再分析贪瞋痴念产生的根源,还是无始以来的强大习气,这习气就是我执和法执。要想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就要多研究佛理(您可以先从四圣谛、十八界、十二因缘入手),多诵经、持咒或念佛,多忏悔,这样即可慢慢转化习气,执著的、自私的妄念自然慢慢减少,空观的、慈悲的正念自然慢慢增多,从而逐渐增上!

 

同时,随着定力和慧力的增强,观照力也会越来越强,好比光越来越强。那妄念本妄,经强光一照,很快甚至马上消失,就又恢复清净的觉照境界。这样您就可以知道,它们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但都需要长期的功夫。另外,不管观照力如何,不管佛理懂多少,都必须要守戒。

 

持戒一开始都必须要强制地守。意戒不能马上守得好,身、口戒却须要守好。就是说,不能做到不想,但要做到不做、不讲。修到最后就是自然而然地不守而守了,如孔子那样,“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现在更加知道圣人的伟大了吧?呵呵。

 

最后说一句,在我看来您已经做得很不错了,真的值得夸奖!心法其实很难懂,正见其实也很难拥有。努力不停,就会先在理上明白,再在事上做到。这是必然的过程,先把道理弄明白了最重要!“理不明则事不周”!(12月7日 00:20)

 

诵经的感应和修学的次序

叶子:

老师,我的定力可没那么强呢,您这一夸我都有点飘啦,呵呵呵。辛苦您写了这么多,我有些明白了,之前是混淆了概念,觉得一动各种念就是坏的就要消除掉,其实是像您前面说的要分析一下,有一些是正常的需要的,就按正常的走,好像有个度一样。如果发现是因为贪瞋痴而过度妄想起的念,就要赶紧用观照去照它,让它破灭。真是挺难把握的,大概也是之前的思维习惯根深蒂固,喜爱与讨厌的事物都会执著,念念不忘那样,只能说尽量去忘记,却很难真正地放下。的确要好好修正一下身心,向圣人学习,那得是什么境界呀,呵呵。不知我理解得对不对?

四圣谛和十二因缘我去找些文章读一读理解一下。还有,诵经到一定程度时会有一些感应吗?和平常不一样的感觉?(12月7日 21:28)

 

周承松:

不用去管什么感应不感应,诚心读诵、思、悟就可以了。要说感应,其实最重要的感应就是明理了、清净了、豁达了、看得破放得下了,别的都不重要。

 

把我这几次给您的回复认真读一读,结合着文章,在日用中好好体会,慢慢就会清楚。这也算是结合实际中的困惑给您解读了吧。学习、思考、实践、疑惑、解惑、再实践、思考、总结、学习、确定、长期实践、证悟,基本上就是这样的次序。(12月7日 21:41)

 

叶子:

嗯,好的!越发觉得您是严谨且有条理的人了,呵呵!明天就可以把《地藏经》的第十遍诵完了,接下来要做什么呢?(12月8日00:09)

 

“观照法”与“分析法”的异同

周承松:

有一点再稍稍说明一下。随着功夫慢慢加深,在“观照”时能于瞬间直接“觉知”所起念是不是妄念,是妄念则一照即破,是正念也能了了觉知。这时基本与“分析法”无关。那“分析法”呢,则是专心对于心念特别是妄念,做细致深入地分析,如化验般,找出根源,然后忏之、悔之、改之,并进一步修学。

 

因此观照“觉知”与“分析”不同。但彼此有共通的地方,比如说,用“观照法”在刚开始修学的时候,自然要分析一下所起念的性质;用“分析法”也离不开观照的觉知。“分析法”有利于自知、明理、悔过、深修。“观照法”则性地直趣(直接趣入)。二者相辅相成。

 

另外,在“照”而难破的情况下,则可用“随、转、断”等诸法,完了继续“观照”。“分析法”则既可动时用,也可静时用。静时用则属于“静虑”的一部分。当然“静虑”还包括深思佛理,甚至在自己的心地中去体悟佛理。这样子讲,您应该比较清楚了吧?剩下的就是您的反复实践啦。

 

下一步修学的建议

周承松:

《观心法门》、《再谈“婆子烧庵”》、《如何修成金刚不动心》等要反复细读,要慢慢思悟着读,亦即“随文入观”。否则,以粗心或散漫心快读,根本无法受益,因为心法本就细微难明难了。经过一段时间,相信您能够在理上(即见地上)融会贯通。修证上则要靠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修。

 

关于地藏经的修学。您可以找找地藏经感应录什么的读一读,明白坚信,但不必执著。先发愿修三十遍地藏经吧,按照完整的仪轨修。要供菩萨像,要摆供品。方便的话可以固定摆放,要不然可以临时摆,修完就撤。灯可用熏香用的小蜡烛,那种无色无烟无味的就可以。花可用假花。香嘛,不要用化学添加剂类的香,最好要纯天然。藏区寺庙手工制作的香也很好。茶,可用清水。果,自己喜欢的就好。可加供点心面包等食品或其他自己喜欢的东西。供具要洁净,新的最好,旧的清洗干净也行。供品全部每天一换。水果等换下后可吃。

 

叶子:

周老师谢谢您仔细地讲了这么多,您不会真是做老师的吧?呵呵。我想还是需要反复多读您写的文章,把它们理解了联起来,现在好像还是零散的,觉得有好多东西脑袋有点吃不消了,呵呵。观心这部分我在思路上明白些了,大概需要在平时多实践以便体会和熟练使用,把妄念当作泡泡,来一个灭一个。

 

菩萨圣像与持咒

叶子:

我会继续再修地藏经三十遍的。请菩萨像有什么讲究吗?诵哪部经就要请哪个菩萨是吗?要多大的才可以呀?我的屋子不大,还不方便固定在一处,只能修的时候摆出来。周末我去市场上看看哪里可以采购供具。

 

周承松:

地藏菩萨像,简单一点的话,可以把经书中的像裁下来,过塑一下就可以啦,修的时候供起来。在经中也讲过了,供养礼拜地藏菩萨像有如何如何的功德。(12月8日 22:48)

           

叶子:

对了,还有个问题,我的问题是不是太多了?呵呵!经文中说在有些情况下可发心诵菩萨名号一万遍,这个是泛指很多很多遍还是确实数到一万遍,那怎么一边念名号一边数数啊?是一天念完还是三天或七天念完?(12月8日 22:35)

 

周承松:

数数可以用计数器,也可以用念珠。可以先用念珠念108遍,记下多少时间,然后始终合掌恭诵100倍的时间就应该是1万遍啦。这一万遍如果没有具体的时间要求,那也应该是在比较集中的时间内完成。 (12月8日 22:54)

 

忙碌中修行及妄念的根源

叶子:

嗯,我明白了。最近想把四圣谛和十二因缘的内容熟悉一下,便于有空的时候琢磨一下。之前觉得完整的仪轨那么长那么复杂,今天看来已不觉得复杂了。(12月8日 23:03)

 

周承松:

所以修行要一步步来,功课也不能一下子加得太多,要有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12月8日23:05)

 

最后,给您讲的和博客写的,要认真反复地研读、揣摩。修就要认真实修,证就要决定实证。这样才算修行。早点休息吧,晚安!(12月9日01:08)

 

周承松:

观心方面,这几天读、悟得如何啦?(12月11日13:26)

 

叶子:

有点惭愧。这两天忙乱于家里的一些事情,除了诵经之外,没有读更多的东西。您不要批评我啊,我会努力的。

 

在观心方面已经有意识地把它融在生活中,一旦观照到突然冒出来的念头,就马上想一下是不是贪瞋痴的哪种,是不是正常的念,觉得是妄念后就马上不再想它了,断除继续想的念头。

 

只是有一点,还没有办法找出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念。其实很多时候真是无意识地就产生了念,除了会被它带着跑一段外,倒没有产生更多的不好的想法或不良的情绪。而且最近发现,如果到了时间不读诵经文,就好像少做了什么一样,身心都不自在,呵呵,这样是没关系的吧?(12月12日 23:54)

 

把您发的四圣谛链接读完啦,只是还不大理解它要说明什么,呵呵,好些概念还没见过。里面写了好多苦的事情还有各种分类,感觉好惨,但实际生活中好像在某些情绪控制下时才有一种苦的体验,可能每个人体验不同吧。(12月13日 00:53)

 

周承松:

呵呵,忙的时候就忙呗,没关系。在忙的过程中保持觉照,不迷失,就是在修行。要找出妄念产生的根源,需要比较长时间的修持,也需要比较强的观照力和定力。但是,一切都有根源,认为是无意识的,其实来自于潜意识,这就是习气,由今生和往世无数生所熏染而成。只是比较深层的习气,不大容易觉知而已,因此修行需要长久的努力。诵经养成习惯,非常好!要保持下去。四圣谛慢慢参研吧,里面的内容很多,其实也很深,不那么简单,但是首先要放下“想当然”,由敬信开始。(12月13日 12:40)

 

“转”法初验

叶子:

嗯。今天拿到寄来的书啦,先翻了翻您说的《佛教常识问答》和《四圣谛讲记》,虽然内容挺多的,不过有基本概念的解释能帮助理解,文字上还比较容易理解。

 

哎!有时头脑里事情一多,就有些乱了,我想还是定力不够,不能很好地稳定自己,呵呵。(12月13日 21:42)

 

周承松:

呵呵。发现问题就是好现象,这样才好检查自己,继续用功。修行是长期的事,要诀还是一个“恒”。佛学基本理论的书,要细细看细细琢磨细细体会,特别是要在生活中去用心体会,才能真正掌握和受益。(12月14日11:52)

 

叶子:

和您说一下今天发生的运用“转”法克服妄念的心得,觉得自己有进步,悄悄美了一下,呵呵。

 

从昨天到今早情绪一直不太稳定,早上起来后不久,也不知怎么回事,一下子好多的负面情绪同时涌出来了,挡都挡不住。说实话以前常有,但从学佛以来很久没有出现这种感觉,好像爆发一样。头也痛,心口也像堵住一样,要放在以前是没什么办法的,只好强压着等状态慢慢好转起来,以至于会影响好几天的情绪。可今天突然就想到了您说的转法,然后我就让自己开始默诵灭定业真言,尽最大努力去观想佛菩萨。不知您是不是有这种体会,一开始没什么效果的,那些负面情绪的力量感觉很大。然后我就咬着牙诵,有那么几分钟的时间觉得太难受了,就像有两个人在里面较劲打架一样,心中也堵得很难受。又诵了一阵加上持续让自己观想佛菩萨,也说不上多长时间,突然一下心口堵着的东西就没啦,就觉得清静多了。

 

可能我说得夸张了一些,但觉得自己手中像有了“武器”一样可以对付妄念,并第一次用转的方法克服了它们。当时那种体会不大好说清,但结果真的很好,没有让那些坏情绪影响自己一整天,真的是很高兴自己能做到。呵呵。

 

我已经开始读《佛教常识问答》了,前面提到了释迦牟尼的生平,让我又很想去了解一下他的一生。

 

另外,今天降温很冷啊,您要注意保暖呀。(12月14日 20:58)

 

周承松:

叶子,非常高兴您能运用“转法”对治烦恼了!到现在为止,“转”和“断”法您都用过了,都取得了成效,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能够战胜烦恼,能够对治贪瞋痴,这是了不起的开端。这可不是夸大其词,要知道这就是迈向解脱的第一步啊。如果始终没有第一步,就不可能有后续的成就啊!

 

什么事情都是开头难,都是“始”最重要!再次祝贺!您的体会我完全理解,因为我是过来人嘛,呵呵。再强调一遍,但就“观”方面而言,博客中的禅宗部分、观心法门、金刚心、再谈婆子烧庵等部分应该要常看。随着修行功力的加深和经验的积累,体悟会越来越深刻和全面。

 

学佛是大丈夫事(女生也可以拥有大丈夫气概),要难行而能行!像您今天这种情况,以后还会经常出现。不要奇怪,这是正常现象。原因当然有很多种,三两句话讲不清,但总的来说不出身心两个方面,或者单独或者是二者彼此影响。心方面,有的起因于眼前事,有的则是长期的情绪积累等。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要让它为害,要立刻解决掉。这也是在守护心地家园,不能让贼寇占领称霸!这是渐法,也是学佛者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否则,多少有点在白用功(这样讲比较客气点,哈哈)。我为您自豪!悟性真不错,加油!

 

读传记好,我在第一篇博客里也讲过,您可以温习一下。(12月15日 00:00)

 

修地藏经的关键与寒山诗

叶子:

周老师好!这篇文章好长啊,还没有完全读完。(注:刚在博客上发了一篇《如何实修普贤行愿品》)不知是不是巧合呀,昨天我在诵完《地藏经》后发现一点问题,没有来由地突然就想到是不是要看看《普贤行愿品》,因为上次和佛友共修时共同诵过一遍,还没有深入了解过,当时只是冒出个念头没去做呢,没想到今天就看到您发表了相关的博文,真是未雨绸缪啊。哈哈。

 

到现在为止,修《地藏经》十几遍了,也是刚意识到一个问题。读诵起来没什么问题,但做完功课后,合上经书,除了主要的故事可以记得清,其他的内容会很模糊。知道是经文里的但却记不清深入不了,不清楚是什么原因?还是哪里做得不合适或者是说没做到足够时间呢?其实挺希望您有空时帮我详解一下,不知是否方便?(12月19日 22:04)

 

老师好雅兴!(12月19日 22:11)(回复我的微博:“寒山诗:我向前豁照碧流,或向岩边坐盘石。心似孤云无所依,悠悠世事何须觅。”)

 

周承松:

寒山诗都是寒山大士的证悟境界,平时多读一读,可以清心,可以脱尘,非常好。您可以试一试。如果您能读懂诗里的境界和佛理,那就不得了啦,观心修心就很成功啦!

 

地藏经要通过地藏菩萨的屡发大愿,去体悟什么是真正的大悲菩提心。其他主要是关于地藏菩萨的功德,以及如何利益众生,等等。哎,我博客里面有写啊,应该比较全。想省事的话,对照着诵就可以啦。呵呵。博客的内容全忘了吧?哈哈!

 

当“老师”不容易,要根据“学生”的进度来安排修学内容,而且要着眼于真实的修持。对您来说,目前要做的,一是将观心法门悟通,具足正见,那可是佛法的核心;二是将普贤行愿品与地藏经合修;三是修学“根基法”。这些就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啦。

 

别急,扎扎实实地把这些修好,一生的基础就算打好啦。其实,认真修习的话,每天都会很充实。真正入门上路,会觉着时光飞度,度年如日。(2010年12月19日 23:22)

 

专修与实证

叶子:

好像是有点抓了东边忘西边了,一会儿明白一会儿糊涂的,头脑不够用了。好些概念存在脑子里消化不掉了,呵呵,想一下子都弄明白,应该说是犯了贪瞋痴中的贪了吧,可是真的很想快快地找到答案呀!

 

我也是这么觉着的,一开头真是好难,什么都不懂都要一点点吸收,希望能早早领会,也不让您那么头疼,嘻嘻。

 

您辛苦了,向您致敬!我还是按照您说的一步步来修,想学得太多就乱了方向了,呵呵。观心法门的领悟还有待提高!赵朴初老师的《佛教常识问答》读完啦,对佛教的历史和一些基本概念有了个初步的认识。(2010年12月20日 22:31)  

 

周承松:

要把这些掌握好不容易,毕竟对您来讲时间太短。虽然悟性高,虽然用功,但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所以略略有些忙乱实属正常。但只要坚持努力再努力,就一定有融会贯通的时候!

 

另,在没把这些掌握好之前,先不要接触其他的佛学知识。一步一步地走稳就是最快的修行。如果到处都夹生、根基不稳,反而欲速不达!再说,修行关键是要实证,根本不在乎知识懂多少,最重要的是修和学能配合得刚刚好!到目前为止教您的东西其实都很难啦,能有这样的进步实属不易!有些乱的感觉太正常了,不必要过于焦急!  (2010年12月20日 22:53)

 

妄念与日常修行

叶子:

上次您跟我解释了《地藏经》的内容后,这几天诵经时觉得体会加深了,尤其边诵边想到地藏菩萨像船夫一样在苦海中一次次地渡众生的画面,心中会生出一种感动。《四圣谛讲记》我看完轮回和因果无常两个部分了,觉得自己特别能够接受因果一说,不过还是要再深入想一想的。(2010年12月24日 22:24)

 

叶子:

这两天虽然有点忙,但我还是挤出时间做功课的,就是时间短点儿。

 

周承松:

不断就行,时间很难完全由自己。

 

叶子:

观心方面有在做,就是进步不大,再没有出现上次那么明显的感受,也可能是杂念少了,小念头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会很快断的。十二因缘的关系读过了,好像从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的角度来看待世界一样。

 

周承松:

是这样的。方法掌握了之后,剩下的就是实践和体悟了,就会显得波澜不惊。一般都是刚开始变化明显,往后就比较平静。其实呢是在逐步深化,只因为习惯了,就不觉得有明显进步。

 

对于一般的妄念,念起即觉,勿随勿制,就会自然随起随灭,不用再理会。除非猛烈,才要特别对治,或随、或转、或断。至于一般的念头,即用(起)即觉,用过便休就可以了。平时就是慧觉朗照,自自在在。这是讲观心的要点。如果持咒、念佛,那就努力做到系心(专注)一处,同样保持觉照。如果思维佛理,就用心琢磨。如果自己有所过失,就认真忏悔并反思根源。平素多以悲心、慈心、平等心、空观心对人。享用饮、食、衣、物等,按普贤大愿而行,但又不执著名相功德,即以“空观心”行一切善法(菩萨行)。平常工作生活中的修行大抵就是如此了。

 

叶子:

而且我觉得基本上可以分辨出各种念,我还给自己加了慢和疑两种。

 

周承松:

嗯,细分可以分出很多,贪瞋痴是概括。 (2010年12月30日)


本文发表于 201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