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52 “兜率”(杨金磊)学佛观心对话录

(2023-02-03 03:47:15)
标签:

“兜率”(杨金磊)学佛观心对话录



“兜率”(杨金磊)于2011年6月25日通过博客与我联系,并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至今才仅仅一个半月,但他领悟力强,进步很快,非常值得赞许和鼓励!现将我们之间的部分对话略作修改,整理成文,希望能对他人有所启发,并祝“兜率”精进不退,早证菩提!有些对话问答已经在此前的文章中引用过,就不再重复摘录。

 

打坐与般若


日期:2011-6-27

兜率:

周老师好,读了您《关于“观心和定”的问答》,真是醍醐灌顶。星期天打了两次坐,观心,坐得挺好,妄念也细若游丝,但总觉得心不能彻底沉静下来,总有妄念不时来干扰我一下,心中不得舒适感。我分析了一下,主要原因是自己对外在世界的心没有痛下断离。于是晚上打坐时,我就当自己死了,打坐时提醒自己心已经彻底死了,定也不求了,也不老惦记着成佛了,就当一切都死了,观心也不观了,就这样坐着。嘿,效果真好,感觉心渐渐沉寂下来,与以往打坐时的心境明显不同,似乎静的程度更深了,已经感受到一点打坐的快乐了。【按:他不求是对的,但仍然在观心,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比此前有进步,不过尚未真正明理。】

请问周老师,我以后采用这个方法打坐可以吗,此法是否是修行的正道?

 

周承松: 

呵呵,打坐有进步就好。道理明白了,能放下了,就会进步。

其实,您的方法是不是正道,取决于您对佛法的悟解,所谓心正法正,心邪法邪。不论坐不坐,都要懂得放下和不执。打坐是一个人佛学修养的综合体现,下座也是如此。因此,整体的般若把握就非常重要。在我看来,您的问题不是在点上,而是在面上。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应该对您有帮助,推荐给您体悟。不过,要知道这可是大智慧深般若啊!哈哈!

 

日期:2011-6-29

两种菩提心愿


兜率: 

周老师,您好。深夜读了您的博文《谈“愿”》,写得真好。读到地藏菩萨发的大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句话时,心中忽生疑问,似乎成佛与度生是矛盾的,成了佛难道就不普度众生了吗?或者说,成佛以后度生的能力不如菩萨的能力大了?难道佛确实在某些方面的能力不如菩萨?成了佛真的彻底寂灭了吗?

 

周承松: 

呵呵,有此疑问正常。发愿主要有两种:先度众生后成佛,先成佛再广度,在《地藏经》里也提到过两个国王的不同发愿。其实都一样,成不成佛,菩提心都是永运而不停,我在《再谈“婆子烧庵”》里最后的部分也讲过。您不要有分别心。

 

另外,成佛后更是分身无数,处处度众生。并不是说好像退休了,整天喝喝咖啡、品品茶、种花养鸟地安度晚年。这些是世俗观念。寂灭是指大一味、无分别,不是闭目养神般无所事事,呵呵。

 

环境与关键


兜率:

我觉着有的人福报好,生在文化发达之地;而有的人,则罪业深重,生在荒凉边地,难得佛法教化。

 

周承松:

呵,在哪里都是自己修自己!现在学法比以前方便多了。当然,也正因为太方便,信息太滥,所以很多人东张西望反而学不好。

另外,修行关键是明理、专修、出离心、菩提心,久久必成,快慢不去计较。只要有愿心,并持之以恒,一定会成就。其实,在什么地方和条件下,都要找出适合学佛修行的因素来,而不是相反。这样就是真修道。如果老盯着所谓的不足,那就永远都不能定下心来修行了。再说,也没什么好不好的,修行就是自己的事儿。要想修行,就没什么不可以的。再难,也没有历史上的三武灭佛时难吧?还有文革时。所以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

 

淫欲及对治


兜率: 

想请教周老师关于淫欲的问题。很多人发心修行,但是淫欲无法断绝,有时心还挺重,请问这会不会破坏其修行成果?

 

周承松: 

呵呵,这的确是个很现实也很重要的问题!

 

首先,如果是青年人,那心重就太正常了。对健康的年轻夫妇来讲,有这方面的需求也非常正常!古人云“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所以,一开始不一定要马上断,再说就算想断也往往不能立刻就断得了啊,有者还牵扯到两个人,因此注意节制就好。

 

但是,如果这方面的心始终都很重,那对修行绝对会有影响,因为这正是轮回之因。一味贪着世俗之乐的话,必定无法超越世俗而得解脱。因此,在保持家庭和睦并注意节制的同时,在心里面还是应逐步减轻并最终超越贪着。

 

这种超越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佛理部分,应从我讲的“根基法”开始学,懂得五蕴皆空,明白人无我后,欲望会降低。观身不净,找些白骨不净观的图片,多了解身体内部被皮肤包裹着的真相,也会帮助破除对色身的执著。饮食清淡些,会有帮助。在生理方面,因为经脉不通,能量淤积而要发散,也会产生压力。那多运动可以疏通经络,将能量转化。每天打坐,心会静,气会顺,性会定,欲念自然会少,这是身心双调。经常发起菩提心,志向会高远,可以渐渐摆脱相对低级的六道志趣,而趋向更高的解脱、清净、自在之乐。当然对此清净之乐也不能执著,要把握中道。多观看圣洁的佛菩萨像,也有助于清净自心。南师推荐过的“鸟飞式”功法,对这个问题有帮助。

 

白骨不净观应该会有直接的帮助,但还是要多管齐下、综合对治才好。 

 

最终还是慧和定的问题。

 

能量的转化,是在突破一关再一关后实现的。真有人能在年轻时就升华,那不得了。

 

还要多做空观,身体是空,欲念也是空。发散后的疲惫,是一种“苦谛”的含义,所以要放下对引发痛苦的暂时之乐的执著。

 

另外,淫欲起,照样可以观,看是心为因,还是身为因?还是共同作因?若是共同因,则谁是因中因?还有,此淫欲心是实是虚?是真是幻?看淫欲之性与其他习气之性,是否同一本质,皆为妄执?妄执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其所执是实有法,还是假合幻化法?……

 

无风之烛


兜率: 

请问老师,得了定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是超乎现实吗?

 

周承松:

我在文章中说过不要管它了,自自然然去修最好。您尚未懂禅的精髓,有任何执著的心,都离禅很远很远。

 

兜率:

我现在打坐前都默想身心已彻底死了,效果明显与以前不同了,可以做到不想起座了。

 

周承松:

很好,但也不要硬撑着不起。好的做法是在“无风之烛”的境界过后起座,保留余兴,不要试图寻找或恢复刚刚过去的境界,那样既是攀缘执著,又容易烦倦。还有,不是死,是无自性,因此是空性,所以不值得执著!这跟死禅不同!是无事、无执!南台静坐那首好好读读,时时诵一诵,对您有帮助。

 

兜率: 

哦,请问何谓“无风之烛”的境界?

 

周承松: 

无风之烛嘛,您可以想象的,打坐时出现这种情况您就知道了。

 

兜率:

哦,我明白了,风指妄想,烛指清净本心。

 

周承松:

是的,觉照朗朗。

 

气感及应对


兜率: 

请问老师,我现在心只要静下来就可以感到身体明显的气感,脑袋不停地有“嗞嗞嗞”的声音,不知何故,难道一直这样下去吗?

 

周承松:

年轻有气感是好现象,执著就变成坏现象。呵呵。

 

周承松:

对气感什么的不要受其影响,顺其自然,不要做作。随着观心的深入,它会自动变化的,不用刻意管它。但是,不要把心提得太高,那会凝聚于头部,平常平静平淡就好。如果习惯于在头部,又容易紧张的话,那就放到两乳中间的心轮这里,不过也是空空洞洞、若有若无地在那里观照自心,不做实有想。

 

周承松: 

当然,声音什么的不管它。

 

周承松: 

您试试。再加一句,慢慢来。


 

有求皆苦


日期:2011-7-1

兜率: 

今天晚上打坐,心中渐渐安静,外界人声、车声,心中忽然觉得人生一切都是苦,一切现象都是心灵痛苦的因由。

 

周承松: 

对一切现象的执著,是心灵痛苦的因由。您不执著,就得自在。

 

日期:2011-7-4


兜率净土与西方净土


兜率: 

老师,我记得太虚大师说往生兜率净土比往生西方净土更容易,不需要一心不乱,只要有信、愿即可,因为兜率净土在欲界散地,摄受欲界众生。而我看过元音老人的著作,他说即使大彻大悟也每天需念慈氏咒四十九遍。请问老师,这是否与往生兜率净土较为容易有关?

 

周承松:

太虚大师说得没错。往生两个净土所需条件的区别,只在于是否要做到一心不乱,别的一样。另外,元音老人是强化教育,呵呵。

 

幻觉与观心


兜率:

请问老师,一般人听到的幻觉来自哪里?是来自鬼道生命吗?

 

周承松: 

大半为自心所现,妄非真,不用管它来自哪里。

 

兜率: 

对对对!

 

兜率:

我本不应着相,想这些问题。

 

周承松:  

是的。否则,您会有无数的问题,而这些跟觉悟自性没什么关系。

 

兜率: 

以前我接触过六字大明咒修法,并且修了两天,但由于我一念咒老想着有形的菩萨,心中紧张,所以没有修下去,自我感觉特别适合观心,所以就选择了这个法门。我第一次修六字大明咒时,打着手印,心中念着咒,忽觉一片无相之光从上灌下,请问这是不是灌顶了?

 

周承松: 

有光灌注也属正常,不用多想。您观心久了,一样会溶在大光明海中,不必过于在意,也不要追求。这点此前反复强调过!

要在心上下功夫。其他属于边边角角,不要执著。

 

兜率: 

哦,谨记老师教诲!

 

周承松: 

哪个法门适合您,您就用哪个呗,所谓契机者妙。


 

堕胎与超度


日期:2011-7-7

兜率:

想到一个问题,现在很多人堕胎。请问周老师,堕胎的业,是否等同于杀人的业?如何补救?  

 

周承松: 

是杀人的业。应该经常以诵经、持咒、助印经书、参加超度法会、放生等方式以回向超度。另外,正常的怀孕前、怀孕时、产子后,都可以多诵《地藏经》(也包括《金刚经》等),回向给孩子,这样孩子会最大可能地健康聪慧。这个《地藏经》里都讲过。

 


宗派与一门专入


日期:2011-7-11/12

周承松:

专修以外的时间里,仍然要时刻观照己心。

 

还要知道不同法门的区别,不能都混淆了。

修某一法门时,先只看与此相关的,不读其他。这很重要,否则不易掌握。融通是在一定的基础之后。因为看得太多,一定会混淆。

佛陀讲了那么多的法,各宗宗义毕竟取舍不同。虽然有相同的地方,但是,宗派能够成为宗派,一定是因为彼此的入手处不同,各有各的殊胜和适合的学者。

最后当然都可以贯通,不过那是在山顶上,爬山时的路径还是有差别。

所以,开始就是要一门专入。先简后繁,先专后博。

 

密宗与禅宗


日期:2011-7-13

兜率:

老师在《学佛之“次第”问题(十一)密宗(1)》一文中提到,密宗是共力宗,理所当然应该是修行最快的,那是否意味着所有人都应尽量修持密宗呢?

 

周承松:

呵呵,因人而异。但是修哪一宗都要通晓它的佛理。理论上最直接的修法就是禅宗,这是所有宗派都公认的,密教大德也称之为“无相密宗”,适合最上一乘根器。至于密宗,属于渐法,从有相之法开始,次第而修到达开悟的境界,不过密宗大成就也需要上乘的根器。还有,密宗的方便法门非常完备,但口诀也比较繁复,禅宗则直截了当。二宗的部分关系,在《学佛之“次第”问题(十)禅宗与性命双修》里提过一些,要把前后文章贯通。就理而言,禅宗最直接;就个人而言,则宗宗皆好,契机者妙!两宗都属于大乘佛教。 

 

境界与见地


日期:2011-7-14

兜率: 

周老师好,今天开始我已经开始用功了,早上、下午、晚上各打一次坐。唉,后悔没有听您的教导。您在《学佛修道要诀略谈》一文中强调,修行贵在持之以恒,不能间断。您说得真对。我前一阵子因为忙,大概有六天没有打坐,结果今天一上座,顿觉功夫退步不少。以后不管再忙,也不能中断,哪怕每天打坐几分钟也行。

 

周承松: 

吃一堑长一智!

 

日期:2011-7-15

兜率: 

周老师好,我从昨天开始发心用功七天,以求有所进步。可能是潜意识里存在求进步的念头,昨天的三次打坐反而没有自在感,没有解脱感。今天早上起来,心中烦乱,觉得打坐有解脱的愉悦感才是修行的关键,才是长久修行的基础,才是修行前进方向的指南针!

 

兜率: 

今天早上我就这么理解着,心里苦恼。我想,还不如回到真正让人受用的解脱感当中。在刚才的打坐中,我就什么都不求了,什么都懒得思量了,什么都懒得求了,因为我真正感觉心累了。就这么安住着,忽觉不但刚开始的观照念头是无事生非,对于安住本觉也觉得是无事生非,觉得一有“安住本觉”之想法,心中也不得清净,仍觉纷扰,不得自在。请问老师,舍此本觉一念是正途否???

 

兜率: 

我决定取消刻意七天之内求进步的计划,每天坚持自然而然地至少打坐一次。对于打坐没有任何希求,只在打坐中体会解脱感即可。这样的想法,不知对不对?请周老师慈悲指点。

 

周承松: 

照您这么理解,那所有人都不用修,都不用下苦功了。当心啊,走到极端就又回到了凡夫的境界。

 

周承松:

体会解脱感?看来以前的话白讲了。

 

周承松: 

如果您连安住都不要,那您又如何去把握自己的心?要知道,您不在念上,就在觉上,或者在有所作的修法(如念佛、持咒、观想等)上,除此三者,其他皆非正,而真正观心是取前两者。第四种情况就是凡夫的散乱、执著状态。您要体会解脱感,是大执著,自然属第四种。自己去辨别判断吧。

 

周承松: 

修行要踏实,您有些浮躁!说是修七天,那就先好好修七天。注意事项不早就跟您讲了吗?您这样变过来变过去的,实非行者本色。

 

周承松: 

“安住本觉而不执著”,这个意思我在《谈“如来藏与圆觉”》里讲过,您再好好读读。你们现在所有的问题,在我的文章里都有答案,要养成习惯自己去一遍遍找。带着问题学习,立竿见影!

 

兜率: 

老师辛苦了,我惭愧,一定改过。 

 

周承松:

嗯!好好用功吧,很看好您。

 

观照与安住


日期:2011-7-16

兜率: 

周老师好!晚上平心静气地打了一座之后重读您的博文《观心法门》,深受启发,顿觉自己愚蠢至极。为何?觉即解脱,究竟觉则究竟解脱。觉是因,解脱是果,我昨天只求体会解脱感,却不愿做安住本觉的功夫,这岂不荒唐?功夫就应在“觉”字上下!

正如您所言,您的文章把问题已说完了,就等我们自己去悟了!

诚哉斯言!!!

 

周承松:

好!

 

日期:2011-7-17

兜率0:34:00:

周老师好,这两天遵照您的指示:安住本觉,踏实观心!下面把自己的一点心得报告老师:一上座,我并不能马上进入本觉状态,我要主动观一会妄念,观的过程中,渐渐妄念变弱,观着观着,才可以渐渐进入本觉状态。进入本自不动的状态后,妄念仍时不时生起,有时我能安住本觉如如不动;但有时随之而动,赶紧又回到本觉;有时妄念力大,随之动了好一阵才发觉,这时本觉已经找不到了,我赶紧观照妄念,在观的过程中,再渐渐找到本觉状态。请老师慈悲批评。

 

周承松: 

呵呵,跟您讲,您现在不可能一直安住本觉。您一定会反复的,刚开始嘛。所以,先观空,再观心念,稳定的话,就可以安住本觉。安不住,仍观空观心念,安住本觉。或者某次打坐只观心也没关系啊,适合怎样就怎样,次序不是僵硬的,僵硬就是执著。这在《观心法门的实修体系》中讲过。

 

周承松: 

以前还跟您说过,每次的状态不可能完全一样,一定会有所不同,这是完全正常的。记得吧?

 

兜率: 

谢谢,我以后一定先看文章,先自己去找答案,实在解答不了了,再问您。

 

周承松:  

适合观照心念,就观照心念;适合安住就安住。自然自在些。【按:不过,总的来说,应该先观照心念,能做到不丢后,再修第二步安住本觉,这样比较扎实。】

 


境界、觉受


兜率18:16:33:

报告老师,我刚打坐完,此次打坐明显不同以往,我似乎感觉到了一点您在微博中说的“正受”,坐中光明若现,我只记住《金刚经》说一切相皆是虚妄,不在意它,只是提起本觉。

 

周承松:

一开始就给您讲过,观心照样会融入大光明海。您提起念六字大明咒的那次经历时我说的,还记得吗?

 

兜率:  

当然记得。但初次有此微弱感受,不禁心中有些紧张和激动。因为以前观心一直没有入处,今天打坐似乎隐约有了个入处。

 

周承松: 

身、心的境界、觉受,都会不断变化,一概不喜不忧,不迎不拒,只是自然安住,或在觉照,或在本觉,并且还不执著所观和所安,顺其自然,如此而已。这个一定要死死记住,这是最重要的要领和原则!

 

周承松:

什么入处不入处的,您又会执著于境界了。

 

兜率: 

就是感觉有点入门了。

 

周承松:

您要掌握的是我所讲的佛理、方法和原则。好比掌握登山的路,不要去执著路上的风景,风景始终都在变化,执著于它只会耽误您登山的进度。记住这个比喻。

 

周承松: 

变是不变之理。

 

兜率: 

一定记住,我只当是虚妄相,只是提起觉性。

 

周承松:

对啦,不要流连于光影门头!

 

兜率: 

此次打坐下座后,明显感觉气脉增强,有一点全身贯通感。

 

周承松: 

这是好事,继续用功。不执就好。

 

周承松: 

我也说过,一无所求,有求皆碍!

 

周承松: 

把文章反复地细读吧,里面的每字每句皆经斟酌!随着修学的深入,您领会的就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所有您需要的,文章里都有。

 

体证和理证


周承松: 

另外,我讲的观心法门是一套体系,打坐是其中之一。这个,您要知道。

 

周承松:

网上一些没经过“体证”和“理证”的文字,不读也罢。学佛修行,既要证于自身,又要证于佛理,这样才算究竟无误,不是那么简单的。

 

观心次第、妄念与系统修行


日期:2011-7-19

兜率: 

周老师好,经过这几天用功,深深感觉正如老师所说,观心法门是最直接的法门,是最能发现自己的心存在什么问题的法门,我有点好高骛远了。我发觉我第一步观照妄念的功夫都没有扎实,直接跳到第二步安住本觉是不可能的,因为只有第一步功夫扎实了,安住本觉才有了基础。真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呀!世间法和佛法道理相同呀!【按:正是如此啊!】

 

我的体会:妄心其实是自己人格在内心的反映,打坐固然重要,但似乎妄心的根子在自己的人格上,自己的人格都污七八糟,即使打坐如何努力,妄心也不可能变弱甚至消失的!所以我觉得,不转变人格是不行的,转变人格是釜底抽薪的办法。我忽然想起太虚大师的话:

仰止唯佛陀

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

是名真现实

我以为,这个人格指的不是世俗的道德模范,而是与佛理相应的人格。

万事开头难。我深切地体会到,求解脱、学佛真不是打打坐就能行的事,必须真正发长远心!

 

以上我的这些感受,老师在您的博文里其实都已经开示了,但老师写的永远是老师的,我真切地体会到了,才是我的。

 

周承松:

您说得对,您的第一步是不牢靠。所以我说打坐时能怎样观就怎样观,不要拘泥执著非直接安住本觉不可,毕竟您刚开始修。我在文章中说过,第一步能做到不丢,就可以转入甚至自然进入第二步的安住本觉。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求您按计划闭关的原因,因为只有这样,您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如果始终不能深入,那问题就总也发现不了,就总处在对境界的想象之中。

 

周承松: 

我说过,观心法门是一套体系,打坐是其中之一,观心也是其中之一,您要综合用功才行。修行是套系统工程。但是,对初学者来说,打坐用功又是最重要的一环。

 

周承松: 

最后,您再怎么用功,妄念都不可能短时间内消失的。如果您又执著于无妄念,那您还是没明白我所说,也是又转回去了。要当心哦,不要失去正见。

 

周承松: 

妄念本妄啊,除心亦妄。您只观照即可,妄念会自起自消(讲过了吧?),不用专门赶它。这也叫“客不妨主”。如果是特别强烈的妄念,可用“随转断”法。妄念即烦恼,我说了,可以即烦恼而证菩提,不是什么烦恼都没有了才能证菩提,这就是当下解脱之义!

 

周承松:

至于转变人格,那是当然,这也是需要投入一生的长久修行。但这跟超越烦恼和当下解脱烦恼并不矛盾啊!仔细体悟之!这是非常重要的圆顿理趣。

 

功夫的含义


周承松: 

另外,刚开始学佛修道,得到正确的指导之后,就要往上面大量地堆积时间,这就是功夫的含义。世间法也莫不如此啊。

 

日期:2011-7-21

烦恼与当下解脱

兜率: 

老师好,中午打了一座,感觉到了一点点如如不动。老师上次指点不必离烦恼就可当下解脱,我重读了您的博文《我看烦恼和菩提》,您说的烦恼应是指妄心,而不是指世俗的欲望烦恼,只要是个活人,就有思想,就有妄心,如同公路上有车走就有灰尘飞舞一样。然空中虽有灰尘飞舞,不碍虚空本体也!不知我这样理解对不?

 

周承松:

究竟讲来,烦恼非指违愿不遂意之事。……所以,烦恼和菩提都是此心之状态,非关外境。再进一步讲,也非关心念法尘。

 

周承松: 

分别执著就是烦恼,不分别不执著当下就是解脱、菩提。所以即烦恼可证菩提,在给江雪的评论中也如此强调过,在最近的文章中也讲过吧?

 

周承松:

另外,我在《谈“如来藏与圆觉”》中也引用过“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为如来藏”。

 

周承松: 

在众生那里,法身如何显现呢?《胜鬘经》云:“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为如来藏。”可见,法身大日被烦恼乌云所覆盖,名为如来藏。(按:这几段经文中,“如来藏”时指法身佛性本身,时指法身的存在形式。)换言之,在凡夫烦恼缠中,当下即是法身在显现。

 

周承松: 

所以啊,不用执著于烦恼的有无,来就来去就去,自性本觉如如不动,就是法身解脱,就是菩提。

 

周承松: 

没见性这般解脱,见性也是这般解脱!呵呵,懂了吗?

 

烦恼习气与明心见性


兜率:  

昨晚我仔细观心,观察妄心变化,发现对有的妄心之所以控制不住地迎合上去,确实是日常生活中的习气显现。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就算是烦恼习气很多,只要发大解脱心、大觉心,亦可明心见性,正如老师在《学佛之“次第”问题(十)禅宗与性命双修》一文中说,此是直捣黄龙,擒贼先擒王之法!【按:能悟懂这点,实属不易!!】

 

周承松: 

聪明!!

 

周承松: 

所以说“观心法门”最为直接!

 

周承松: 

见性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并且还要印证于人,印证于佛理。

 

周承松: 

刚才关于烦恼的问题懂了没有?

 

兜率: 

明白了一些,我再下去仔细读读,观心时再多多体会。

 

周承松:

能马上明白一些,已经很不错了,慢慢来吧。

 

明心见性的悟境与当前的修学


兜率: 

老师我有疑问,包括元音老人和太虚大师都提到悟境——失却身心世界而见性,那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有身心世界,此时怎能随时在自性中?怎能保任呢?

 

周承松:

失却身心世界而见性,又不是从此没有身心世界,担心什么?还不是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周承松:

不过,此类问题放下吧,跟您目前的修学没什么关系。思考也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才算是有效的思考。不能结合眼前的具体实修,太多的问题反成障碍!

 

兜率: 

我现在只能以逻辑思维理解这些,不过佛法是不可思议的,呵呵!

 

周承松: 

呵呵,佛法可思议,否则如何学?有些境界不可思议,因那是实际的体悟,跟语言逻辑没关系,不是道理方面的事。

 

周承松: 

融会上面所说的,好好用功吧。还要注意松紧适度,劳逸结合。

 

念佛持咒与观空


日期:2011-7-30

兜率:

…………

 

周承松: 

我在《谈“观空和空观”》中讲过,念佛持咒,最重要的一点是以去执、无我的空观心专注而念。就观心法门而言,如果先观空,就在空境中观,无我无人无天地。也可以放在心胸——心轮部位观(以前讲过),但也是有方位无实体,空虚一片。观心时,无大小,无内外,无上下,一切圆融,只有念或觉,如此而已。记住,以“去执、无我的空观心专注”而观,去执即是放下所有的分别执著或贪求。这都是反复讲过的心要。

 

周承松: 

您看的太多太杂了。我在谈次第的一开始就说,现在资讯发达,大家在网上看来看去,反而不知道该怎么修了!踏踏实实地结合博客去实修吧。另外,根基法也很需要时间。

 

修安住本觉及气机


日期:2011-8-3

兜率写了一篇《实修观心法门的初步体会》,蓝色部分是我的回复。

 

刚上座,难免妄念纷飞,无法安住!此时,我就默念:放下!放下!一切放下!提醒自己一切相都不究竟,自己要得究竟解脱!【上座之前,先做做调身运动。上座后,略做三调:调身——身体坐得安稳,调心——放下外缘、不主动起妄念,调息——呼吸细缓匀长。然后,一切放下,先观空或直接观心,不求解脱不解脱。】

 

如此经过几分钟后,妄心的冲动渐渐弱下来,直到有一些静的感觉了!

 

随着静的深入,渐渐可以把握到自己的觉性了,这时我就提起“觉性”,但我是本着自自然然、轻轻松松的原则去提起觉性,没有刻意要求什么。【对您而言,目前正常的次序是先观念后住觉。】

 

妄心仍然来来去去,时不时觉性丢了,跟着妄心跑了,赶紧再提起觉性。【这就已经在修定了,所以不用头上安头去找什么别的定。】如此多次之后,渐渐可以安住本觉。虽然妄心仍不时来扰乱,但安住本觉的力量明显地大过妄心扰动的力量,安住本觉似乎已经不像刚开始时那么费力了!

 

安住本觉一段时间之后,似乎能自然处于安住状态,渐渐可以感觉到老师说的“无风之烛”的境界,气似乎明显多了,打坐没有了粗重感,身心的愉悦感也渐渐地有一些了,此时的妄念并不是没有,而是若隐若现,极其微弱。这时,心真的很舒服,感到此心本来清净,真正是无为状态。【好,不要再去分辨分别。】就一直想坐下去,不想起来了!如果不是久坐腿疼和身体不适影响我,我真的不想起座了!

 

我现在观心已经习惯于安住觉性,对于观照妄念已经一点也提不起劲,我觉得观照妄念属于有所作,而直接提起觉性是无所作,【其实都属于无所作,前者是观照心性的外在状态,后者是安住于性觉本体,好比一个是观照阳光,一个是安住于太阳本体,但阳光也是太阳的一部分。所以说,两个层次都非主动做作的有所作为。这个道理要搞明白,不能存有障碍。】观照妄念仍在和妄心处于纠缠中,【非纠缠。观照如灯,灯可照破黑暗,但不能说灯与暗纠缠。您说的纠缠,实际是念与念纠缠,同观照无关。】而直接提起觉性似乎更痛快:【适合就好。】妄心你爱怎么闹就怎么闹吧,我不理你了!【对,道理上是知其妄而不执。】但刚上座时确实不能做到立即安住觉性,需要渐渐安静并能把握到觉性后才能安住到觉性中!【这个过程是必然的,安住本觉的打坐也分前中后,知道就好,不要执著。】

 

另外,晚上睡觉时,有时候竟然感到气流在身体里涌动,比打坐的时候动得还厉害,难道睡觉时比打坐时还能发动气机吗?

 

答:睡觉中感觉气动,身体膨胀,以及梦中或半梦中的飞翔,等等,都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可以算作好的现象,因为您用功了。但是,您用到“气机”一词,说明您对曾读过的东西有些向往和执著,这一点是障碍,不符合我提倡的观心直超的理趣。所以,正确的态度是,知道只要认真、正确地修行,特别是无执、自在而又勤苦地修持,身体一定会跟着心理一起有反应,因为身心一体(我在《谈“观心悟性与明心见性”》里简单提过身心的变化);但是,对这一切现象,均不执著,不迎不拒,只将心用在该用功的地方。再说明一下,观心法门是以心法统御万法,从法身起修的圆顿之法。千万别修着修着反变成有相之法了。对待身体的反应,就像您观心时对待“心念”的做法那样就对了。这么说,应该清楚了吧?

 

今天出现的新状态:

今天下午四点半打坐,六点钟起座,起座后顿觉打坐时的安住本觉状态没有失掉,在外面街上跑一圈,觉得随时都安住在觉性中,我一点也没有刻意去安住,忽然明白了老师在博文中提到的金刚心的状态。我太高兴了,但心中却没有喜的情绪,心只是处在打坐时的安住状态。

请问周老师今天我的状态是不是一种定相出现?

 

答:非常好!就这样无执地保持下去!

 

定分N种,一般都是专注之义。最高明的定就是那伽大定,即定于自性。当然您目前还没开悟,呵呵。不过,这么用功肯定没问题。能这样安住就好,我说过,“龙衔宝珠,游鱼不顾”是开悟后保任的用功方法,但一样可以在安住本觉时用。懂了吧?道理一样。但是,一定要去一切执!这是在后面的文章中反复强调过的最关键的要点!!您要把无执运用到修行的任何方面才行啊!

 

另外,《涅槃经》云:“一切众生具足三定。上定者谓佛性也。能观心性名为上定。”大家目前即是处于修学上定的过程中,将来要证的就是那伽大定。所以不要再疑啦,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修吧。我反复讲过,“有求即碍”,因为离心外驰也!

 

把给您的答复结合起来,应该能够贯通。学佛修道的要点,始终是不执!因为六道由执著而生,执著使心不能自在安住啊。

 

日期:2011-8-4

出离心


兜率: 

为了这个色身,我们太苦了,真是身为苦本。 

 

周承松: 

是啊,这就是出离。

 

博闻与专修


兜率: 

我看过……

 

周承松:

传法的大德很多,您要知道自己的所修,这是最重要的!否则,东家看西家看,一定会迷惑,最终就是茫无所归。网络是双刃剑!

 

周承松: 

实在要看,就看虚云老和尚年谱和憨山大师年谱吧,相当于读传记。学佛应该先专后博,证悟自性之后您再博。现在就自己在网上博学只可能是“乱”,这是必然的!博文一开始就说到这点,前几次也对您再次强调过。最好能一点就明,一言便从。

 

打坐观心与系统修行


日期:2011-8-6

兜率: 

周老师好,一点小感悟,十分欣喜,请老师批评指正:

 

为什么有的妄心影响不了我们,而有的妄心可以摇动我们安定的心?

 

我的理解,打个比喻吧,空中飞来飞去的苍蝇,当我们身体干净时,苍蝇与我两不相干。但当我们自身不干净,带有腥味时,苍蝇就驱之不去,附着在我们不净的身上!

 

打坐亦复如是,妄心如同苍蝇,苍蝇与我觉照无关,我若心地都是清净种子,妄心与我本心两不相干!若我心地有着相的种子在,当有与我心中所着相相对应的妄心出现时,本心就如同铁遇到了磁石一般,禁不住吸力,迎之而上,与妄心纠缠在一起,直到我们用般若慧照将之打散!

 

因此,打坐不能安然而住,并不是妄心干扰了我们,而是我们的心中潜藏着各种着相的种子,招感妄心干扰了我们!

 

如何对治心中着相的种子呢?光在打坐时消除是不行的,一定要在平时,思维佛理,以佛理来观察人生万相,逐渐转化乃至消灭心中潜在的着相种子!至于佛理的研读次序,您的博文中已有详细的介绍,可以作为我们的指导!

 

周承松: 

对的!所以说“观心法门”是一套体系,属于系统工程。以前跟您讲过,打坐是其中之一,要综合用功才行。


本文发表于 201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