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58 当 下

(2023-02-03 13:55:12)
标签:

当 下 



这是老生常谈的两个字,也是大家谈论佛法时经常提到的一个词。不过,真能明白什么叫当下,为什么要安住于当下,以及如何安住于当下,则非常不容易。

 

心念和境界

 

很多人会执著于有过的心念和境界。

 

其实心念法尘刹那刹那生灭,不论曾经生起的是善念还是恶念,是快乐念还是烦恼念,全都是“过去心”,似水般流过而不可复得。

 

境界是心的状态,也是心的外相。跟心念一样,只要出现过就都属于过去心。

 

我们要知道,所有的心念和境界都像风一样地吹过去了,谁也无法抓住或者挽回。难道我们还真的能抓住风的尾巴吗?因此,过去心因不可得故而不可执著,我们完全不应该一再地回味、留恋或者厌恶、憎恨过去的心念和境界,那样只会浪费当下的清净和自在。

 

我们经常企盼能保持住感觉美好的境界。其实,如果我们一直被锁定在某种境界里,那我们的修行可就真没什么希望了,因为从此无法更上层楼,也就永远都不可能成佛。我们一方面经常回味、留恋某次心境,另一方面还惦记着成佛,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不是极大的讽刺吗?要知道,经验可以积累,可以总结;境界不可执取,每次的境界都如风般永远地过去了,所谓好的境界如此,所谓坏的境界也如此。

 

对过去的心念和行为,我们应既不执著于善,也不挂碍于恶,即不去追究历史。执著于善,善即恶;挂碍于恶,恶更恶。在打坐、诵经、持咒过程中,也不应对产生的杂念、妄念耿耿于怀,不应因已经消逝的心念而将自己陷在沮丧、懊恼、自责之中。否则,这种惑乱的情绪怪兽,将持续吞噬掉一个个本该清净的当下。

 

顺便讲一下,对心念言行等无所挂碍的当下自清自净,与发心忏悔并不矛盾,无论是事忏还是理忏。在各种忏悔中,最高的忏悔就是依于法性(空性)的忏悔。真能与空性契合的话,一切恶业都将清净,因诸法无我,而自性原本无染。禅宗二祖和三祖之间的“将罪来,与汝忏”、“觅罪了不可得”的对话典故,可以参究一下。《永嘉证道歌》亦云“悟则业障本来空”。祖师们都是称性而谈。

 

对境界,无论是宁静的还是错乱的,是平和的还是躁动的,都过去了,安住当下的觉照就好。这当下的觉照就是清净,可惜我们总是因虚幻不可得的过去之心而错过它!妄想在过去心中求道,就好比水中捞月、刻舟求剑一样,都是无智慧的迷执。

 

除了当下的觉照(包括当下的一句佛号、真言和经文),我们什么也把握不了。

 

念佛持咒

 

再谈一谈如何安住于当下而念佛持咒,也是对此前那篇《观心法门与念佛持咒的关系》做一补充。

 

念佛(菩萨)名号不用说,一般持咒我们都会知道是哪尊佛菩萨的咒,或者是起什么作用的咒。刚开始念佛或持咒,可以很快缘想一下佛菩萨或咒的作用,习惯之后就不用再刻意去想。

 

念的时侯要放下一切攀缘执著,只一心观、听佛号或咒音,如观心念。一直能够修到佛我合一、咒我合一,在合一的状态下,历历在闻,一一在心。此时我身佛身合一,我心佛心合一,我音佛音合一,身口意三业就转成清净的三密。这就是当下的清明、清净和自在!不过,跟直接观照心念的“无所作观心”一样,都需要长久的功夫才能真正做到安住当下。

 

实相

 

世间诸法都是缘起法,其实相即是无自性的空性。心念是诸法之一,其实相同样是无自性的空性。

 

我们的如来藏实相则是空性和光明,历劫不改,本自清净,并且能生万法。

 

修行就是要从外相(幻相)回归到实相(真相)。否则,我们永远都会执取幻相、假相,永远无法证真。这是一切修行的要义!

 

只有明白实相,我们才能破除对相状的执取,才不会因分别而贪着,因贪着而造业,因造业而轮回。

 

如来藏自性本净。我们因执著于幻而随幻轮回,对自性而言实在是最大的冤案!

 

有为法和无为法

 

缘起法无自性。做功课念佛持咒等皆属于缘起法、有为法。这些都是修则有,不修则无,且修完即了,分毫留不住。只有我们的真如自性乃常乐我净离缘起的无为法,修不增,不修不减,圣不多,凡不少,亘古不灭,才是修行的中心和目的。

 

自性清净,能生万法,但却一物也不能附加。如同虚空之中不能贮存泉水一样,一切的美丑、善恶等分别念都无法附加于自性之上,一切有为法同样无法附加于自性之上。

 

自性虽不因修而有,但却不能离修而证。所以,缘起的有为法和离缘起的无为法,要结合起来,修悟并举。一切善法也应尽力去做,因为善法使我们的心趋向明悟,恶法则使我们的心转增迷惑。迷不破,难证真。另外,从菩提心的角度看,也应如此。

 

修法、行善时,要以无四相的三轮体空之心来为之,就是不离自性而修,最为直接!

 

 

佛即自性。我们一提到佛,往往就想到相好庄严、光芒万丈的三十二相,以为这就是佛。此实大谬,那不过是因应显化而已。否则的话,别处净土之佛,身更高,寿更长,岂非佛与佛之间还有高下优劣之分?另外,转轮圣王具三十二相,难道也是佛?天魔也可以变化三十二相,难道也是佛?因此,我们一定要认取自性佛。一味地心外求佛,可就“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了。

 

在现今的地球上,佛陀在哪里?经典即佛陀,尤其是能代表佛陀究竟智慧的般若经典。经典都从佛陀的自心中流出。佛所证悟的般若是实相般若,经典为般若的外现,是文字般若。所以说,经典在,佛即在。将来就算经典不在,那也只是文字般若的消失,佛陀的法身不生不灭。

 

自性法身不存在衰老和死亡。这才是学佛修行的重点。

 

妄念

 

很多人千方百计想直接消灭妄念,如同去揪树叶,不断长不断揪,不断揪不断长,永无止境,烦躁不堪。观心法门不做这种笨功夫。观心法门的做法如下:

 

一、在理上明六尘空,明四大空,明五蕴空,明缘起性空,就能直取诸法空性实相,而不执著幻相。

 

二、在事上观照,妄非真,会自然消散。只要提起觉照,不随妄造作,如同贼来不认作父,贼则必败。关键是要做到每一当下觉照不失。

 

这种修法,等于在砍斫树根。在砍斫的时候,枝叶看起来依旧繁茂,但慢慢就能将树连根拔起而彻底解决问题。

 

修的时候我们只专注于当下,对已经飞逝过去的妄念,不要回头去抓。海市蜃楼,昨日梦境,如何抓得住?又何须去抓?

 

功德

 

不可执著于功德。究竟讲来,功德云云,其实是用黄叶止小儿啼。

 

由于久远劫来的攀缘习气、执取习气,众生一定要抓住点什么才能心安。佛陀便随顺不同根器的众生,设八万四千之法,开弘化普度之门,并宣讲修行的各种功德以引导众生。古人言:“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此“心”正是指攀缘心、妄想心、执取心等。

 

观心法门直取第一义谛,直登第一峰头,抛却对方便法功德的一切执著,于性地直修而证。反过来,因无执著,故方便法亦可修,善法亦应为。

 

良善与慈悲,都是佛性本具的光华。作恶,则源于分别妄执使觉不显,属“迷”时的行为。所以,修行越深,执著就越轻,则妄愈消,真愈显,此乃自然之理。

 

自性真如本就空、明、大悲,也常乐我净,具一切功德,为一切功德之母。这才是无上的最大功德!不过,此功德超越相对,不可以世法测度之。

 

时空和生死

 

能安住于当下的一念,包括观照心念或安住本觉,则念念不离自性,妄念的有无皆无碍清净。念念如此,就是一念万年,万年一念。

 

时间观念是大妄念,生死之想是大妄想。我们随缘因应所处的时空,而不可执著于这个时空。我们坦然面对蕴聚身的生灭,而不应误以为存在有自性的、真实的生死。一切缘起法,皆无自性!不执著于无自性之法,当下即得自在。


本文发表于 2011-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