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6 微博语屑(三)

(2023-02-05 20:10:22)
标签:

微博语屑(三)

 


(世出世间,真如幻如。菩萨金刚,一以贯之。大音希声,有道无道。)

 

网络

网络是双刃剑!对学佛者而言,往往成也网络,败也网络。善学者,可以从中获益;不善学者,百般纠结,茫无所归。初学者,应尽量在一定的“框架”内查阅资料。胡乱翻阅,好比今天少林,明天武当,后天太极,如何能够一门深入而成就?所以最好的修学就是在严格指导下的修学!仅凭一己之聪明,大半似是而非!以上所说,相信古今大德都会同意,这一定是大家的共同体会和心声。

 

盂兰盆节

阴历7月15日的盂兰盆节快到了,大家可以去庙里给过世的亲人报名参加超度法会。即使以往报名过,还可以多次报名,超度次数越多越有利于亡者,何况有的本身就要超度多次才能得度。多次超度,尚沉溺者可以得度,已出者可以增益。不能报名参加法会的话,也可以在家里供佛、诵经,超度先人或冤亲债主。整个七月对超度都很重要,应该勤修行多回向。当然,心要广大,能智遍十方、慧充法界最好!另外推荐读一下《佛说盂兰盆经》。

 

批评

批评社会上不好的,是为了好的,或者为了更好的,这也是同情、关怀大众的菩提心啊,跟学佛没有任何冲突。另外,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其性质都是暂时的、变幻的世间法,我们都要有出离心,都要修行解脱、证悟自性、圆满菩提。

 

修养

学佛的人,能开朗、沉稳最好!最怕狭隘、浮躁!这是大实话!现在的人,太浮躁啦!难以HOLD住性子,难以“深深海底行”!

 

实修与空性

处在人世间,往往不能保证每天的修法内容和深度都一样:有时内容多,有时内容少;有时比较深,有时比较浅。这都是正常的,只要每天在尽力就好,不必为缘起法的变化而烦恼。如果我们执著于一成不变,那还是于理不明,就会自我束缚,难得自在。

另外,我们至少可以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观照自心,这就已经是在修行啦,不用再为客尘烦恼而烦恼。烦恼皆无自性,如云聚散,唯觉照能长存不灭,这即是修道的主体,也是中心。我们经常忘了主体和中心,而一味关注幻化假法,这不是迷是什么?悟之悟之!可再读《我看烦恼和菩提》。

 

知音

对杨金磊说:知音难觅是就世俗而言;在胜义理上,谁会浪费时间去找什么知音呢?谁会在乎有没有知音呢?真正的知音是谁?道,才是三界知音啊!道,才是永恒的知音啊!

 

战胜自我

人,永远都需要战胜自我。这很难,但必须!除此之外,难道还能有别的选择吗?思来想去,这个真没有!

修行是大丈夫事,没有毅然决然的果敢,不能不断地自我突破,绝对就只能原地踏步。

 

多闻不如实修

多闻容易,实修难!最怕“号称”学佛很久,结果除了一大堆杂乱无章的肤浅知见外,毫无实际证悟可言。那样的话,就既不能真正明理,又无法解决实际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理即事、事即理呀。除了实修实证,别无他途!

我常跟人说,看书很容易,实修很难。只喜欢读而不喜欢修的人,自己觉着很用功,其实是在偷懒!大家用心想想,绝对如此!

 

放松、无执

修行,不论日常还是禅坐,放松、放下、无执、无求都最难!看似很简单的放松身体、放松心态、不紧张、不僵硬、不拘谨,其实都不容易做得到,更别说深层次的无执、无求啦。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是不是这样?真能都做到了,才是当下的自在,自在的当下。大智慧,深般若,不容易啊!思之悟之修之!

 

信德

学佛修道,悟性固然至关重要,但比悟性更重要的是“信”。信为道源功德母。有时信者所得,远胜仅凭一己之慧所能悟解。真具信者,对此一定心领神会,说“于我心有戚戚然”。

 

安住

安住觉照就是将心安住。安住佛号就是将心安住。安住正思惟就是将心安住。不随妄念跑就是将心安住。思维空性就是将心安住。发菩提心就是将心安住。忏悔业障就是将心安住……一句话,正用其心、善用其心就是将心安住,不离戒定慧就是将心安住。

 

机缘

一切机缘都可以用来印证佛法,以及矫正自己学识或修养方面的不足。

 

精进

何谓精进?躺下了,我不知道明早是否起得来。出门了,我不知道晚上是否回得来。听到别人的死讯了,这个我知道,我知道自己的名字也会出现在这样的消息里……修行,不精进如何能转变?不精进如何能成就?

 

当下

再次对家人说,诵经、念佛和持咒时,要与之合一,要专注,要互融,就是说要不急不躁地安住于“当下”的每一念。看书、谈话、做事也应如此。这其实即是在修定。心定且净了,慧就容易开。再与学、思结合,与生活结合,慧就能广,就能通,就能周。

 

观心法门

单单修学观心法门就可以明心见性(能全面系统地修当然更好)。就法门本身来讲,《观心法门》、《谈“观心悟性与明心见性”》、《谈“如来藏与圆觉”》、《观心法门的实修体系》、《大乘光明正觉禅释义释》中的“正觉义”和《略谈观心法门的打坐》应该是最根本的几篇。实修方法可以借鉴《谈“观空和空观”》和《观空观心》等。

关键是要功夫成片,而如果没有基本的出离心,功夫必定难以成片,因为很容易被俗物、俗事、俗情给带跑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全面系统修更稳妥,而且都是必须要修的内容,或早或晚修而已。

总之,如果只谈明心见性,确实单修观心法门就可以做到,但是就修行整体而言,或早或晚开始的全面而系统的修学绝对必不可少。针对大众的实际情形,我的建议是,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从现在就开始按部就班地全面修学。

 

河流

戏问:我们,到底能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笑答:不存在一条河流,但我们的确可以把不断流淌着的河水“称作”一条河流。用佛家术语来讲就是,佛说河流,即非河流,是名河流。呵呵。听起来似乎很玄,其实非常直白。

人生,真的就像一条河流,非常像。子曰:逝者如斯夫。

或问:这样理解人生,会不会很消极呀?

回答:不会!反而会很积极,积极于每一个当下,安详于每一个当下。生命之河中翻腾的每一朵水花都活泼可爱啊!

能如是,则生命之花,朵朵向上矣!

 

三常善

常存善心(常起善念),常说善言,常做善事。

 

大儒曾国藩

太平天国实际是一场国家和民族的灾难,但幸而最终被扑灭,这件事曾国藩功不可没。天国的头脑洪秀全妄图用自己扭曲的拜上帝教来取代原先的民族文化和信仰,如果让他得逞,不但儒家文化会遭到摧残,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也照样在劫难逃。要知道,他们的手段可是相当暴戾,对敌人如此,甚至对他们自己人也如此。所以,不仅儒家应感激曾国藩,道家、佛家也都应感激他。谢谢大儒曾国藩!

 

暴恐

针对民众的暴行最无良,最应该谴责,不管行凶者是谁——个人或组织。但凡对因果有一点正解,都不会干这种事。

 

直视自己的心,了解它,纠正它,协调它,善用(正用)它,人生就会有光彩!

 

麻姑和妈祖

麻姑。东晋山东牟平人,在家乡的昆嵛山(半岛东部最高峰)修道,得文殊菩萨和王方平仙师度化而力修成真,山上“仙踪俱存”。昆嵛山又名姑余山,“麻姑于此得道上升,余迹犹存,因名姑余”。

(按:昆嵛山自古出真人、仙人,被称为“仙山之祖”。东华帝君王玄甫得道于此,麻姑成仙于此,全真派发祥于此——王重阳率北七真功成于此。北七真全都是山东半岛人,其中马钰、孙不二、谭处端、郝大通、王处一都是现在牟平人,刘处玄是现在掖县人,丘处机是现在栖霞人,曾被成吉思汗授权掌管天下道权。全真教跟武术无关,我们不能受武侠小说的影响。)

妈祖。麻祖元君接受吕祖之劝,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仍以女儿身降生福建莆田林家,自幼灵根不昧,蒙师授以玄微真法,并窥井得符诀,二十八岁(一说二十九岁)时湄洲飞升,于海上救急扶危,威灵赫赫,功德浩大,得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妈祖及紫霞元君之名。

因此,麻姑、妈祖、天妃、天后、天上圣母、麻祖元君、紫霞元君皆是同一仙真的不同名号,其信众遍及全世界。

 

道心与人心

就理和境界而言,道心如天,人心如云——人心无常,其实质便是诸行无常。就修和口诀而言,“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故应精进于道心,警觉于人心。

 

空性

空性是指诸法的本性或自性,离开万法,去哪里谈空性呢?谈的又是谁的空性呢?怎能凭空去谈空性呢?空性是诸法自性,修学空性重在破除众生的实执或曰迷执。

 

精进和自然

问:周先生,看了您关于观心法门的开示,颇有受益。但还有一点疑惑,关于“龙衔宝珠,游鱼不顾”,这话好像还不够,这个“衔”字,做久了会累的。其中委曲,还请明示。

答:呵,那个不是硬去“做”的。修行要精进,如法精进,还要自然,自自然然,顺其自然。无执无求无取无舍。其他见文章。祝自在吉祥!

(按:修行的过程要“自自然然”,就是说要放松,要宽坦,不要僵硬,不要执著己见。境界变化要“顺其自然”,但是对于心念要顺正自然,而不是顺妄自然或顺邪自然。)

 

常念死

修行要常“念死”,念死即是念无常,诸行无常,我命无常。不如此则无法丢弃,包括丢弃五毒、十烦恼的轮回习气,也就不可能做到正精进,也因此就谈不上什么成就不成就的了。让我们站得高些,看得远些,目光穿透生命的过去和未来吧!看到“死神”就在前方不远处,我们走的又是唯一之路,还能不精进吗?简单说:常念死,可出离,能精进。

 

劝醒

几十年前没有我,几十年后又无我。此是假我非真我,万亿假我隐真我。欲破假我显真我,需除习气假我根。尽除习气不留情,清净光明露法身。(注:万亿假我,指无数次的轮回之身。)

 

习气

习气若尽除,不悟也开悟。习气不尽除,悟后道不圆。习气如不除,赤子心不复,至死不开悟。上来三层义,值得再三悟。

 

祖国

佛法无国界,大爱无边界,行者有祖国。国为文化之根,安身立命之本。没有国就没有文化传承,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国由人组成,没有国人何谈此国?国非虚设。所以,国人的尊严就是国的尊严,国人的利益就是国的利益。人世间,要先有尊严才能谈其他。但是,尊严并非虚荣,不能把二者混淆。

 

被民间错解的佛法

“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流传很广,很多人也是张嘴就来。固然不应该毁人婚姻,而应尽可能成全,但是一桩婚主要跟两个人或者三个家庭有关,一座庙则关系到千千万万的人,十座庙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在因果方面无法相提并论。

 

现在与将来

修行要立足于现在,并着眼于将来。只立足于现在而不着眼于将来的话,就容易急躁,心态不能宽坦、安祥,经常会一日曝十日寒,修行便无法稳定和持续。只着眼于将来而不立足于现在的话,那就没有实修,当然更不行。将今天和长期结合起来,就能自在于每一个当下,每天都能不慌不忙、尽力而为,这便是第一流的修行。

 

观心之初

有人觉着我写的观心法门比较难,不知道该怎么修。其实您可以很简单,就是看看自己在想些什么,行住坐卧形态不拘,而且不去追求任何效果。修不进去的原因往往在于追求效果。那看着看着跑了怎么办?没关系,发觉跑了的时候就转回来呗。

 

禅病

很多爱好禅宗的人,最容易犯的两个毛病,一是执空,即恶取空;二是口头禅。有的人更将这两个毛病合一,变成狂禅。这些毛病的根源,应该都是轻浮、轻狂、浮躁、浮夸、肤浅等个性习气。思之省之戒之!

 

空杯

一般来说,需要空杯,特别是非常需要空杯的人,往往正好不具备能够空杯的智慧。真正有智慧的人,基本用不着空杯,因为他本身就是谦虚的人。智慧稍稍差一点的,也能够比较容易做到空杯。

 

佛友说:“修行人,很容易招致魔障。”

这话有待商榷,虽然很多人都这么说。我们为什么不说修行人很容易得到佛菩萨、护法和大德们的护持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在做,天在看”这类古语也很多。

障碍是障碍,魔障是魔障,魔考是魔考,这三者很容易被混淆。

魔分内外,亦真亦幻。内有烦恼魔和蕴(阴)魔,外有天魔和死魔。(见《空性破魔》)

魔考。一般人包括修行人,轻易碰不到,不会随便一个人就给魔考的。

魔障。从内在来说,内心的蕴魔和烦恼魔就是每个人的魔障啊,这跟是否修行没有关系,更不是招致来的。蕴魔和烦恼魔,简单说就是习气,累劫习气,为众生轮回之因。不过很多人提到魔障时,基本都是指外魔——天魔,即阿修罗道,一般都不指内魔。但修行人最需要面对的,其实就是自己!

障碍(难)。障碍更多时候是指自己内心的障碍即内魔,以及冤亲债主。冤亲债主当然绝大多数都不是魔。

 

佛友还说:“某某没准就是自身魔障作祟,这也说不定。其实,一直精进修行,至诚皈依佛法僧,肯定就没有问题了。”

这话倒很对。

 

其他可参阅《微博语屑(二)》中的“障难”、《关于“佛和魔”的问答》以及《空性破魔》。

 

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见

佛友:空性见和菩提心大概就是智悲双运吧?

周承松:是的,但基础是出离心。没有出离心的话,一切免谈,谈也是空谈。

 

佛友:感恩老师,出离心跟菩提心的确是学佛之本。

周承松:但是没有空性见的话,出离心就会走向断灭,菩提心就会执实。三者不可离,望深悟之。

 

佛友:感恩老师,没有空性见修出离心和菩提心,修出来不过是人天福报,不能解脱生死轮回!

 

卑下与高贵

每个行者都是沧海一粟,要说跟他人有什么不同,那全是因为学佛的缘故。所以要正确认知自己,这样才能深深海底行。

修行的高贵就体现在这里,可以点石成金。所以要尊师、重法、实修。

行者应谦卑而感恩地精进!

我们,其实就是大地上的一根草、一粒尘而已,只因为学佛修行才有了价值和希望,才有可能从一粒尘埃变成一个太阳!

 

无念

有念非有念,无念非无念。有无俱不立,是为真无念。

 

人生、缘起、正见

人生,也是一段缘起法。

一切都用缘起来理解才是正确的知见,也是正宗的佛法知见。

离开缘起的知见,必定非正见。

离开正见的指导,必定会迷惑。

——道理就这么直接。

一生中能不离正见,修行肯定错不了。

如果反过来,见地被世俗观念污染,修行就无法真正上路。

正见是八正道之首啊,没有正见,就什么都不可能是正的。而正见难立、难固,所以修行实乃大不易之事。

 

若想了解命运、改变命运,应读《了凡四训》以及《百业经》、《贤愚经》、《地藏经》、《三世因果经》、《太上感应篇》等经。


本文发表于 201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