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21 略谈达摩祖师的《四行观》

(2023-12-08 17:14:42)
标签:

略谈达摩祖师的《四行观》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籍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烦恼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 

这段要背下来。

 

“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怨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这段也要背下来。

 

后面具体的四行都要深入研究。此次缘由是普曌提出的关于菩提心的问题,那就着重讲一下“称法行”。“称法行”就是在修菩提心,而且是大乘菩提心,亦即空性菩提心。

大乘修六度,六度的核心是般若,起点是布施,布施即是度众。布施又分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重世间,法施可出世间。要帮助众生从根本上烦恼解脱,法施是关键。而究竟的法施是帮助众生破迷证真,亦即开示究竟了义的佛法。

【按:作为出家人,六祖以了义佛法度众,即是在实践大乘菩提心。至于谈到根性,那不用说六祖的根性极佳,无论菩提心还是义理,都能很快通达。】

“称法行”讲“于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吝惜”,其实想一想,身、命、财三施可以含摄前面提到的三施,比方说身施包含法施,说法不能不用身。

“称法行”扩展开来其实跟《金刚经》的义理完全一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檀施既尓,余五亦然”,余五也都同样要以空性心修而无修、无修而修。《金刚经》也是如此,主讲的是布施,但隐含余五,并都以四无之心修而无修、无修而修。

五祖及以后的祖师多用《金刚经》接引众生,在达摩祖师这里可以找到渊源。

《四行观》言简意赅,自度度他全都包括,大家要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