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45 谈“观空和空观”

(2023-02-03 03:21:48)
标签:

谈“观空和空观”



昨天回答了“江雪”关于“观空咒”的问题,今天就想着谈一谈“观空”和“空观”。

 

一、观空

 

对于“观空”我非常重视,开始学佛每天都会修。通常的做法是,先观空,后观心。观空时,整个宇宙化作一大虚空,无内外,无边际,可以说是无边无际,一切有形之物和无形之心识,全部化空。这时应该也会根据需要来调身和调息,一会儿就空境现前,心量广阔如虚空。然后就在这样的空境中安住,万缘俱下,一无所求,一无所执,自动转入观心法门。空静境界中,心念的出没就像空中云在往来飘浮,自己清清楚楚,可谓不观而观,自动在观。如果发现从空境中退出,即失去觉照,被心念带着跑了,就再观空并安住。要下座之前,把心慢慢再收回来,相当于从虚空中回到自己,或者说从虚空中出生自己,即空中生有。这个方法可以较快去执,也能把心放开放宽,是有助于证悟的方法,因为此心如果不能开也不能宽,那就始终纠结着,要见性真没什么可能。开悟开悟,不打开如何证悟?方法很简单,效果非常好,我当时就是这么修的。

 

假设有人还想持咒,那也可以持密教著名的“观空咒”——“嗡 梭巴瓦 速达 萨瓦 达嘛 梭巴瓦 速朵 杭”。这个咒可以诵几遍,也可以多诵,待空境稳固后再放下安住。此咒还可以消业。以观空无执心持咒,功效最大,念佛也是如此。

 

二、空观

 

千手千眼大悲陀罗尼的十种心里,包含有“空观心”。此空观心即是空()观心,也就是无自性观之心。

 

空性观还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五蕴空,二是缘起空。五蕴空和缘起空可以互相含摄,把它们分开是出于实际的观修需要和方便。

 

五蕴空是当下无自性。所谓五蕴空是指,面对任何的人、事、物、景,以及贪瞋痴等妄念,只要运用五蕴来观察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其不过是五蕴中的某一蕴或某几蕴的聚散而已,并无真实永恒的实性可得,从而可以逐步放下对其实有的执著和攀缘。就是说,一切我们原先以为是实有的法,包括我们自己的念头、情绪(痛苦、悲伤、喜悦、爱恋、忆念、忧愁、恐惧、愤怒……)等,都只是五蕴的聚和散,因为凡夫的执著习气,把它们当成了实有法而贪执,而受其所惑,进而造作恶业,流浪轮回。

 

缘起空是生灭无自性。所谓缘起空是指,所有的五蕴聚都是缘起法,亦即是生灭法,都是依因依缘而生,依因依缘而灭,都是刹那生灭,毫无自性可得。无自性者其性即空,性空即是空性。在三法印来讲,就是“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一切生灭法都只有暂时的功用,而无永恒的意义。谋求心性解脱自在的行者,如果放不下对于生灭法的执著,心灵就会永远被幻相占据,永远都会在向外攀缘,永远都会被物欲所累,就永远不可能反观自己的内心,真如佛性就永远不可能现前,此心就永远不可能解脱。好比飞鸟翅膀上的重负,无论是泥块还是黄金钻石,都让鸟无法腾空翱翔,自由自在。

 

总结一下,观空是就事()而言,是以理行事(作意修法)。空观是就理而言,是以理透事,事中显理。

本文发表于 2011-07-03